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黄埔军校 > 寻访1930年代 黄埔革命同学会旧址

寻访1930年代 黄埔革命同学会旧址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7
1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上海市委统战部与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正共同编纂一部献礼大书《口述上海·统战卷》,本书将以1922年在沪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民主联合阵线”为起点至2000年止,汇集近百位统一战线的知名人士对所经历的上海重大事件进行口述回顾,以期再现那段惊心动魄、激情如歌的历史。笔者也参与了本书的编纂。

  一天,我前往一位农工民主党老先生家中采访,结束后与老先生闲聊几句,我提及曾长期在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老人顿时眼睛一亮说:“我们农工民主党与黄埔军校可是大有渊源呢,离我家不远就是邓演达先生创办的黄埔革命同学会旧址,你可以去看看”,他随即抄给我了地址。

  关于邓演达和黄埔革命同学会,过去我也有所了解。邓演达(1895—1931),早期民主革命家,农工民主党前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创始人。他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备,先后出任军校训练部副部长兼职学生总队长、教育长,后来创办和主持黄埔军校武汉分校。邓演达对黄埔军校奉献了很大的心力,为其成为革命军人的摇篮作出了贡献。

  据资料记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决心与蒋介石彻底决裂。1930年8月,他牵头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把建立以农工为重心的平民政权作为奋斗目标,认为中国革命必须用武力打倒蒋介石,夺取政权。邓演达提出了军事第一的口号,主张军事运动必须与群众运动相结合,要建立平民群众自己的军队。他拟定了《军事运动方针》,并积极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联络和策反工作,利用在黄埔军校时的威望,提出“对于黄埔学生宜利用党团,竭力吸收党员”,建立了临时行动委员会的外围组织黄埔革命同学会(与蒋介石控制的黄埔同学会相对抗),作为建立平民武装的骨干。

  由此,黄埔革命同学会于1930年11月成立,总会设在上海法租界辣斐德路桃源村8号,由余洒度任会长,周士第、陈烈、杜从戎等11人为委员,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分会或支部。上海特别支部由周士第、韩继文负责。黄埔革命同学会先后从国民党军队中吸收和联系了一至五期黄埔学生6000余人,其中骨干和部分会员参加了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组织,大大消弱了蒋介石对黄埔学生的控制。他们的行动当然会受到蒋介石的残酷镇压,1931年8月17日下午,邓演达等在愚园路愚园坊20号被捕。当晚12时许,桃源村8号黄埔革命同学会总会也遭查抄,余洒度、陈烈等20余人被逮捕,总会机关被破坏,组织不复存在。

  上海法租界辣斐德路桃源村8号,即现在的卢湾区复兴中路1295弄8号。几天后,我专程去了一趟。这是一座新式里弄住宅,比之上海传统的石库门来说,建筑时期略晚,大约在1920年代左右。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房屋进行了一次整体修缮,所以显得较为整洁利落(见上图)。

  这件事也引发我的一些感想。其实,上海有关黄埔军校、黄埔同学的历史遗迹还有许多,如南昌路180号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毛泽东同志曾在此为军校招生;长宁路712弄77号是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将军故居;余庆路190号是陈毅元帅在沪旧居;以及淞沪抗战时广大黄埔同学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四行仓库、宝山罗店、虹口八字桥、青浦白鹤镇等,这些都亟需提请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和保护,以进一步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的功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寻访1930年代 黄埔革命同学会旧址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