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汉朝历史 > 班超的历史事迹与评价——投笔从戎名垂青史

班超的历史事迹与评价——投笔从戎名垂青史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0

【点击英雄】班超(公元32-102年),中国东汉名将,政治活动家。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父班彪、兄班固均为史官。少时博览群书,30岁迁居洛阳,以缮写谋生。后投笔从戎,立志效法张骞,建功西域。

【事迹微缩】成语“投笔从戎”意即弃文从武,放下笔杆参军,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将班超身上。因为家境贫寒,班超为了维持生计,只好给官府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十分辛苦。有一天,他把笔往桌上一丢,感吧说:“唉!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别的大事业,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疆去为国家创业立功啊!怎么能安闲地和笔砚打一辈子交道呢?”班超感叹之日,也正是东汉初军中切需用人之时。汉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笔从戎”了,居然被任命为假马司。窦固派他带兵进攻伊吾,他与呼衍王战在蒲海旁,“多斩首虏”,大获全胜,因而受到窦固的赏识。公元73年,在窦固的推荐下,与从事官郭恂带领36名壮士出使西域。出关后,首先来到了罗布泊附近的关头鄯善国。用智打败了匈奴使之受到鄯善王的赏识,当即表示脱离匈奴,归附汉朝。窦固把班超等人功劳具表上奏朝廷,并请求派遣正式使臣去驻守西域。班超为行军司马去驻守西域,班超依旧带了原来的三十多人再次回到西域。此次,班超的正义行动深得疏勒国人拥护。班超也就在疏勒建立了从事活动的根据地。

【学习运用】班超投笔从戎证明了好男儿志在四方。当今社会中国男人被西方文化阉割了。现代社会已经远离战争,男生都少了英武志气,他们盲目的追求奢华的生活,崇拜西方文化。缺少了男儿本有的男儿本色,时代在进步,但是并不是所以的一切都要追捧,吸取别人的优点,用来弥补自身的缺点才是君子之所选!

【人物精粹】投笔从戎的典故出自于班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班超的历史事迹与评价——投笔从戎名垂青史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