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故事 > 民间故事 > 郭璞衣冠冢的来历

郭璞衣冠冢的来历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
0

众多历史名人大家在玄武湖留下足迹和名篇,有李白、王安石、萧统、郭璞等。出玄武门,便是翠虹堤,再向北,有一座古冢。相传,这里是东晋著名学者郭璞的衣冠冢。

郭璞博学多才,是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西晋末年,晋朝宫廷内部争权夺利,引起“八王之乱”,外族乘机入侵。那时郭璞只有二十岁,不得不远离故乡——山西闻喜县,到南方避难。来到建康(今南京),他寄寓在后湖(今玄武湖)畔的一个朋友家里。他常到后湖边散步吟诗,遣散胸中愁闷。

这年五月,端午刚过,郭璞来到今日的环洲,东望蒋山(即钟山),北眺石灰(即幕府山),顿时感到心旷神怡。忽然,水面上传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郭璞见几只采菱小船穿行在荷花丛中,一个姑娘还唱着采菱歌。不一会儿,小船突然一歪,站在船头上正在唱歌的姑娘身体一侧,竟落入水中。船中几个姑娘一阵惊叫。郭璞顾不得脱衣解带,便跳入水中,将姑娘拉上了岸。

船里几个姑娘见人已救起,都欢叫起来。一个姑娘说:“菱儿,还不带公子回家换件衣服!”郭璞说:“不忙,不忙!”众人不管,一起簇拥着他往姑娘家里走去。半道上,菱儿父母已闻讯赶来,更是要邀到家中。郭璞见盛情难却,只得来到菱儿家。

换上一套粗布衣服。郭璞虽换了粗布衣服,但彬彬有礼的风度,俊美飘逸的气质,使在场的人十分敬慕。经老人再三恳求,郭璞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才离开了菱儿家。菱儿送他出门,对郭璞说:“请先生珍重。”第三天,老人和菱儿来找郭璞,但郭璞已经离开了。

十年过去了,晋都已迁建康。晋元帝以王敦为镇东大将军。郭璞在王敦手下任记室参军,经常出入王府。他每次到王敦家,总觉得有个中年女佣经常注意自己,这双眼睛那么熟悉。但总想不起来。王敦自恃功高权重,久有篡位之心。

王敦很不喜欢郭璞的直言,但由于郭璞才华出众,名扬四方,而且精通阴阳占卜之术,又不得不借重他。一天郭璞来到王府。那中年妇女走到跟前柔声说:“郭参军不记得仆人了吗?”郭璞端详了一会儿,确实想不起来。妇女刚想说什么,听到王敦的脚步声,只好说了声“请大人珍重,”便转身退出去。

王敦坐下后说道:“郭大人,请占一卜,看我将来如何?”郭璞还没起卜,王敦又笑着说:“昨天,有一道人说我有天子之相,你看可是?”郭璞占了一卜,借题发挥,讲了一番篡位乃大逆不道的道理,并说如要谋反,卜辞不吉。王敦听罢,顿时沉下脸来。

郭璞心头一惊,突然想起刚才那妇人嘱咐他“珍重”。预感到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仔细一想,那女仆竟是十几年前在后湖偶然相遇的菱儿。

这时,王敦已起了杀意,没多久,就找了个借口,把郭璞押到玄武湖畔杀害了。菱儿知道后,不知痛哭了多少回,她后悔自己没能拼死相救。王敦后来谋反失败了。晋明帝得知郭璞被害的经过,很敬佩。想为郭璞建坟立碑,但尸首已找不到。菱儿献出了保存十几年的郭璞衣冠,葬在玄武湖畔。这便是郭璞衣冠冢的来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郭璞衣冠冢的来历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