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百科 > 结绳记事――辑古数学系列

结绳记事――辑古数学系列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6
0
  在中国古籍上屡有结绳记事、记数的记载。如《易经》上有“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记载。三国吴人虞翮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唐代时,吐蕃“无文字,结绳、刻木为信”。在云南红河元阳地区的哈尼族人在50年代前后买卖田地时,常用单股的麻绳打成结,表示田价银子数。每个结代表一两银子,结与结间的距离相等,表示单位形同。假如最后的距离只有一半,就表示半两银子。买卖双方要同时做成完全一样的两根,各执一根。
 
  结绳的实物,目前在一些博物馆中还有收藏。拉祜族等民族直到50年代还保存有结绳的习俗。有学者做过调查,收集了一些实物,大多藏在云南省博物馆(图一)。中央民族大学的陈列室中有一件台湾原住民族的结绳实物,两根结在一起(图二),每根上打有小结,代表含义还不清楚。

图一:拉祜族等族的结绳与刻木


图二:台湾原住民族的结绳
 
参考文献:
李家瑞:《云南几个民族记事和表物方法》,《文物》,1962年1期。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结绳记事――辑古数学系列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