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百科 > 淅川出土铜禁――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淅川出土铜禁――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6
0
  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院。春秋晚期,长107厘米,宽47厘米。

  为置酒器。长方体。禁面中心光素无纹,四边和侧面则用多层铜梗铸成玲珑剔透、呈网状而互相纠结的蟠虺纹。禁下两长边各有五只圆雕虎当座足,虎昂首挺胸,以后翘的尾部来承托禁体。禁的两侧长边又各攀附四只虎,两侧窄边各攀附两只虎,虎首都高出禁面,作吞吐状。攀附的每只虎的位置与作为器足的虎,上下错落有致,造型精巧,结构复杂,是极其罕见的珍品。

铜禁

  据研究,这件铜禁的镂孔装饰部分系用失蜡法所铸。由于河南淅川楚墓的时代属于春秋晚期,墓内出土的铜禁不但填补了过去从未发现春秋禁的空白,而且成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用失蜡法铸造的物件,将中国掌握失蜡法这种高超技艺的起始时间提前到春秋时代。

参考文献:
  马自树主编:《中国文物定级图典——一级品·上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12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淅川出土铜禁――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