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4年隋代初建,唐代续建完成。洛阳城平面近于方形,南北7317米、东西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洛水自西南向东北穿城而过,分全城为洛北、洛南两部分。皇城与宫城建在洛北区西端,坊市建在洛北区的东部和洛南区,形成宫城位于全城西北角,坊、市位于其东、南的格局。
洛阳城的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有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正门为应天门,宫城东有东宫,西有西隔城,北有陶光园、曜仪城、圆璧城,三面被重城包围。因受北边邙山的限制,禁苑建于皇城、宫城之西。后来唐朝又在宫城外西南一带建上阳宫。宫城的正门、正殿、寝殿等都南北相重,形成一条轴线,此轴线向南延伸穿过皇城正门端门后,跨过洛水上的天津桥进入洛南区,与南外郭城定鼎门一起,构成全城的中轴线。
洛南区在这条中轴线所在的定鼎门街左右划分坊市,街西部四行,街东部九行,每行由南而北各分六坊,并沿洛水南岸设置若干小坊。洛南区共划分有七十五个坊,以三坊之地建两市。
在洛北区,皇城、宫城之东建有东城和含嘉仓。其东也布置里坊,东西六行,每行由南而北各有四坊,这片里坊之南有运河,称为漕渠,自西面引洛水入渠东行,供自东方运物资入城之用,在漕渠与洛水之间建有运河。洛北区共有二十九坊,以一坊为市。洛阳全城共有103坊、三市。南北两区街道虽不完全对称,但都是规整的方格网。里坊的面积比长安的里坊略小,街道一般只宽41米,比长安的街道窄,因而城内各部分的关系显得比较紧凑。
隋唐洛阳城平面图(采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由于洛阳水运的发达,交通和物资供应都很方便,中唐以后到北宋,很多贵族官僚在南区营建住宅园林,因而洛阳既是唐朝的陪都,同时又是以园林著名的城市。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考古》,1961年第3期;《1987年隋唐东都城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5期;《隋唐洛阳城城垣1995-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3期。
傅熹年:《隋唐长安洛阳规划手法的探讨》,《文物》,1995年第3期。
韩建华:《隋唐洛阳城考古发掘与城市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西部考古》,2007年。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
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 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洛阳城的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有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正门为应天门,宫城东有东宫,西有西隔城,北有陶光园、曜仪城、圆璧城,三面被重城包围。因受北边邙山的限制,禁苑建于皇城、宫城之西。后来唐朝又在宫城外西南一带建上阳宫。宫城的正门、正殿、寝殿等都南北相重,形成一条轴线,此轴线向南延伸穿过皇城正门端门后,跨过洛水上的天津桥进入洛南区,与南外郭城定鼎门一起,构成全城的中轴线。
洛南区在这条中轴线所在的定鼎门街左右划分坊市,街西部四行,街东部九行,每行由南而北各分六坊,并沿洛水南岸设置若干小坊。洛南区共划分有七十五个坊,以三坊之地建两市。
在洛北区,皇城、宫城之东建有东城和含嘉仓。其东也布置里坊,东西六行,每行由南而北各有四坊,这片里坊之南有运河,称为漕渠,自西面引洛水入渠东行,供自东方运物资入城之用,在漕渠与洛水之间建有运河。洛北区共有二十九坊,以一坊为市。洛阳全城共有103坊、三市。南北两区街道虽不完全对称,但都是规整的方格网。里坊的面积比长安的里坊略小,街道一般只宽41米,比长安的街道窄,因而城内各部分的关系显得比较紧凑。
隋唐洛阳城平面图(采自:《中国古代建筑史》)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考古》,1961年第3期;《1987年隋唐东都城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5期;《隋唐洛阳城城垣1995-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3期。
傅熹年:《隋唐长安洛阳规划手法的探讨》,《文物》,1995年第3期。
韩建华:《隋唐洛阳城考古发掘与城市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西部考古》,2007年。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第二版。
傅熹年:《中国科学技术史 建筑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