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河南分网2015年8月21日消息(记者 辛如记)张计发老人,1926年出生于河北省赞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岁参加革命,1951年随部队入朝作战。上甘岭作战时,他担任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135团7连连长。
他是电影《上甘岭》中张忠发的原型,同时也是《一个苹果的故事》一文的原型人物。他1942年参加民兵游击队,3年内战期间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英雄连长。
8月6日,记者在信阳市军分区干休所会议室听张连长讲述了当年抗日战斗争的历史故事。
亲历“进村扫荡” 烧杀抢掳
张计发老人,电影《上甘岭》中张忠发的原型,同时也是《一个苹果的故事》一文的原型人物。他1942年参加民兵游击队,3年内战期间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的英雄连长,曾负八次重伤,立过四次特等功,两次一等功,曾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自由勋章、朝鲜民主共和国独立勋章和国旗勋章。
说起参加抗战,老人眼含泪花“鬼子烧杀抢掳,我亲眼看到我的村庄被扫荡,村民被杀”,张计发说,这也使他决心参加抗战,“我们是祖国派出的优秀儿女,宁可牺牲在战场上,也不给祖国丢脸”。
张家发称,当时鬼子进村后,所有人见了鬼子就得举手,不举手就得死。然后挨家挨户搜,一是搜财务,二是粮食,三是搜女人,“那女人吓的都藏起来,有的都藏到猪窝里”。
“那时候的人都不敢在村里住,有的都跑到山里的树林里挖个小洞藏起来。”
村里共60多户人,砍头3人,烧房30多户。看到年轻妇女就动邪念,村里的一个妇女带着孩子被鬼子发现后,当场将孩子杀害“把妇女拉到了屋里”。
“我亲眼看到的,想强奸人家女的,人家不同意,鬼子把孩子摔死,胳膊都被撕掉了,太残忍了。” 张计发说。鬼子进村不光是烧杀抢掳,有时还要抓年青男子去矿山挖煤,供给他们的部队,年轻人想跑就直接枪杀。
16岁参加“武工队” 日军手中夺枪
张计发告诉记者,他16岁加入“先锋队”也就是电视经常演的武工队,其主要内容就是抓伪军和汉奸,埋地雷、断电线、炸铁路,干扰敌人作战,破坏敌军军事设施。队伍属于军分区党委或县党委管理。他们装备则则主要是手榴弹、短枪、匕首等。
“他们(大部队)在城里跟日本鬼子干事,我们在外围抓汉奸。知道他们的家,翻墙入户的抓人”。张计发说,除了抓伪军和汉奸,他们还要在敌军经常出没的地方埋地雷,在敌军重要据点附近趴线杆断电线,炸铁路,干扰敌人通讯和敌军作战计划,破坏敌军军事设施。
1945年6月 ,张计发和战友们在石家庄市某地上的庙内发现20多名黄协军和12名日军。这一站活捉了日军8人,打死4人,黄协军全部抓获,张计发还亲手刺死一名日军,缴获枪支一把,子弹35发
“发现他们后,我们10多个人,拿起榴弹就往扔里面扔,然后我们开始往里冲”。张计发说,冲进庙里后,一名受伤的鬼子拿起带刺刀的枪朝他刺去,转身躲过后,张计发抢过鬼子枪,一刀刺中敌人的要害,成功消灭了一名日军。“这是我第一次用刀杀死敌人,还缴了他的枪”
张计发说,那时候说缴获的枪支归谁使用,而日军的武器有比较先进,回部队后,领导非常高兴,就我一个人有一把好枪,“连长、排长、都想要,都来做我的工作,问我要枪,那时我真的很骄傲”,但是最后枪还是给了连长,因为做为一名连长,他连一把像样的枪都没有“组织需要咱就给”,但是自己留了10发子弹,也就是保留下战绩。
“我一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打了那么多的仗,消灭了那么多敌人,到现在还活着,深受党的栽培。”张计发说。
寄语后来人 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已是74岁高龄的张计发老人,身体依然很硬朗。在将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他激动地回忆起自己参加抗战的经历。 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闪闪,各式手雷、迫击炮、机关枪,把实记者带进了那特殊的战争年代,
最后,张计发老人对采访的记者团说道,希望年青一代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尽心尽力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