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东北地区,至今保存着一个规模庞大的侵华日军军事要塞群遗址。这个修筑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侵华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军事要塞群,工程规模浩繁,世所罕见。一处处兵舍、碉堡、战壕等遗址,历经风雨沧桑,成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不灭罪证。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孙吴胜山要塞就是其中之一。
在“九一八”事变89周年前夕,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孙吴胜山要塞,探访日军侵华的历史遗迹。
走进胜山要塞,茂密的森林中袭来阵阵凉意。80多年前的一个秋天,胜山失去了往日的静美,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碉堡、一道道战壕……
胜山要塞步兵警备中队的营房,是一处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半地下军事工程,它全部用钢筋水泥浇筑。要塞遗址前立有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石碑上刻写着“国务院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公布”。营房正面有一半裸露在外,其余部分掩藏于山体中。走进营房遗址,一条大走廊贯穿整个营房,每个房间在北侧墙的上方,都有一个长宽60厘米的安全通道直通房顶。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在中苏边境加强了军事部署和阵地构筑。孙吴县是当时的军事重地,日本关东军第4军司令部曾一度驻在孙吴。1941年,日本关东军仅在孙吴屯兵就达9.8万,号称10万关东军,那时曾有“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的说法。
胜山要塞距孙吴县城40公里,阵地占地100余平方公里,临黑龙江前沿40公里。在胜山要塞建有备用弹药库、军需仓库、军官宿舍、给水塔、作战指挥中心等设施。按当时的军事物资储备,胜山要塞可供2000多名日军士兵驻守一年以上。
胜山要塞主阵地的指挥中心入口处在1945年被炸毁,门口已经破败,露在外面的断壁残垣由混凝土与钢筋筑造。进入内部,是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的尽头设有机枪孔。指挥中心建有餐厅、卧室、作战指挥室,可观测通向东、南、西、北的四个地下通道,它们通往各个阵地。顺着钢筋爬梯登上山顶,可以看到碉堡、战壕等,还能清晰地看到一条大江——黑龙江。
当年修建胜山要塞使用了大量中国劳工,这里至今留有一块劳工“镇魂碑”。讲解员付丹丹说:这是当年日军杀害建造胜山要塞的3000多名中国劳工之后所立,并且堂而皇之称其为“阵地构筑牺牲者之碑”。当年在胜山要塞服役的日军上等兵北原茂卫回国后写了一本名为《阿穆尔的流血》的回忆录,书中记录:“关东军用人海战术强迫中国劳工昼夜劳作,许多劳工冻死、饿死,最后3000多劳工全部被杀掉,所以侵华日军也把这里称为‘幽灵阵地’。”
经过多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碑的上半部已经破损,碑的正面依稀可见“观世音”三个字。杀人者出于恐惧,为被杀者立了一个“镇魂碑”,企图用所谓的“安慰”来掩盖他们的凶残。没想到,它恰恰成为其屠杀无辜中国百姓的铁证。
9月的孙吴,天气已转凉,树叶也开始泛黄。站在“镇魂碑”前,想到那些遇难的劳工和无数被侵华日军杀害的中国军民,日本侵略战争带来的压抑与沉重感渐渐袭来,令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胜山脚下炊烟袅袅、稻穗金黄的和平景象,又让人在秋凉中感到些许暖意。
隐蔽在山林中的军事要塞,见证着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更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
如今,胜山要塞已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年孙吴县投资2400万元,实施了景区整体提升项目建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虽然80多年的光阴过去了,但镌刻着历史记忆的要塞遗迹,必将提醒更多和平年代的中国人:勿忘历史,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