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日本军国主义无条件投降71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探寻平阳儿女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8月18日,记者走进了那段烽火岁月被人们称为“小延安”的洪洞石门峪村。村里几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一听说是了解抗日时期的事情,便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儿时父辈们给他们讲述的往事。65岁的村党支部委员引领记者参观了抗日纪念石碑、赵城抗日县政府所在地――兴旺峪、第六公署河东办事处旧址。
裴丽生在石门峪村住了六年
几位花甲老人说起裴丽生显得特别高兴。“裴丽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山西省第一位省长”裴丽生的夫人叫马宝珍,两人经常不在一块,她的公开身份是教员”给裴丽生及机关做饭的是石门峪村的王水友,不过他早已过世。”
石门峪村紧靠霍山,地势险要,从隋唐时期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南北两山夹着一条路,往东可与驻扎在安泽一带的中共太岳区党委,第一、第二地委等党政军领导机关联系。由此可见,石门峪村是当年太岳区在赵城和日寇作战的前沿阵地。
1938年3月8日,共产党领导的第六专署汾河东办事处在汾西暖泉(现吕梁交口县)成立,裴丽生任主任。管辖北起灵石县南到临汾的五个县(灵石、霍县、赵城、洪洞、临汾)的抗日斗争。3月10日,裴丽生率领第六专署汾河东办事处全体人员转移到洪洞兴唐寺(原赵城),3月下旬又迁到石门峪村。这里成了北起灵石、南至临汾的热血青年向往之地。
1938年随着临汾沦陷,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纷纷汇聚在这里。这里走出了著名的段龙章、徐生芳、景仙州等抗日英雄。有许多抗日将士将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
从那时起,北起洪洞兴唐寺南到广胜寺的五六十华里的村庄中,石门峪村自然而然地成了抗日指挥中心,村东五六里地的喝石庵玄帝行宫是办事处的后方和预备指挥所。
裴丽生在石门峪坚持敌后斗争六年。1939年4月3日,领导抗日军民粉碎了洪洞、赵城两地日寇合围石门峪的妄想,让日军尝到了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铁拳,丢盔弃甲,狼狈逃窜。4月5日,裴丽生在石门峪村主持召开了祝捷大会,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5月初,日寇又集结霍州、赵城、安泽等地数百名日伪军,在炮兵的掩护下,分三路突袭石门峪根据地,企图消灭抗日领导机关。
“裴丽生的情报来得非常快,日本人从赵城刚出发,他就知道了,这些都是父辈茶余饭后讲的故事。”花甲老人王双俊在喝石庵玄帝行宫遗址说,日军的炮弹未能准确命中山尖,站在山顶上的八路军战士将山下日军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
指挥部将决死二纵队设伏于该村的南山顶,等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后,集中火力射击,双方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后,日伪军丢下多具尸体和大批武器弹药落荒而逃。
石门峪惨案
无巧不成书。从喝石庵玄帝行宫遗址回石门峪的路上,花甲老人王双俊介绍:村里的抗日纪念碑碑文有大哥王双定的字迹,大哥还写过一篇‘战斗在黎明前的石门峪’。”
听到“王双定”三个字,记者心里一楞,难道是上初中时的班主任?“他的左手是不是有伤残?”王双俊给予肯定答复。
王双定生于1937年,今年79岁,在临钢退休。从石门峪村回到临汾的第二天,记者专程拜访了老师王双定。
“1942年是毛主席《论持久战》一文说的战略相持阶段,也是抗日最艰难的时期,日军数次扫荡不成,而抗日军民经常破袭南同蒲铁路,侵略者恼羞成怒。”王双定介绍,这些都是抗战胜利后听战斗英雄和大人们所讲。
当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二),日伪军集中5000兵力,分四路合围石门峪。由于根据地军民提前实行了坚壁清野、分散隐蔽,敌人的合围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鬼子便在村子里大肆放火,烧毁村中龙王庙和大部分民房,还将喝石庵玄帝行宫付之一炬。村子里火光冲天,烧了好几天。
鬼子盘据在村子不走,并在村子周围的山沟密林搜索。民兵队长张海生摸到村子里侦察敌情和村民受害情况,不幸被俘。鬼子严刑拷打让其说出八路军游击队和民兵的住所,他坚决不吐实情。气急败坏的鬼子将他棍棒毒打之后,带到村堡子后面杀害。
90岁的河南洛阳市人大离休干部张广祥(抗日战争时期任赵城抗日政府干事)回忆,张海生的父亲张如堂是第六专署 的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枪械、弹药、军鞋、棉花等物资。鬼子从汉奸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于1942年农历八月初五,突袭了张如堂在村外南圪瘩的窑洞。鬼子抓住张如堂,要他交出军用物资,但张如堂拒绝回答,鬼子竟惨忍地将他一家七口枪杀并焚烧。令人发指的是,鬼子惨无人道地将张海生7岁儿子“吉顶门儿”赵城语音)的肚子用刺刀挑开,把肠子抽出来挂在树上。“一家三代人全部被杀”,这一次,日寇在石门峪杀害13口人,还把被俘的民兵张文海带到霍州杀害。
“在抗日战争期间,石门峪被日寇杀害的党员、干部、民兵和男女老少群众三十多人,烧毁窑洞和房屋一百五十多孔(间),抢走大量物资和牲畜二十多头。”
让日本鬼子滚出石门峪
“鬼子扫荡后又在村子里建起了据点和碉堡,老百姓有家不能回,爷爷和父亲、二弟和我一家五口人住在被鬼子烧毁的喝石庵玄帝行宫最东边的一孔窑洞里,地上铺着一层麦秸,再放上一张席子,没有门窗的窑洞,晚上特别的?人,我们在那里一直住到日本鬼子投降。那时,我弟弟双俊还没有出生。”王双定说。
1943年冬,鬼子修建据点,目的是切断当地抗日机关与太岳区抗日领导机关的联系,打击抗日力量。对此,当地抗日政府与日寇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不久,抗日赵城县政府成立了围困石门峪据点指挥部。县委委员晋量子为总指挥,中共二分区区委会副书记卫继瑞为副总指挥。以二分区区分队为骨干,以石门峪、吴儿峪、兴旺峪等七八个村的120多人组成抗日队伍。指挥员由著名抗日战斗英雄韩金虎担任,石门峪村村长王德生担任副指导员,指挥部就设在喝石庵玄帝行宫。
“空室清野”让日本鬼子找不到人和物资。抗日队伍在石门峪通往赵城的公路,时常袭击敌人的运输队;利用有利地形设伏,袭击鬼子和伪军;埋地雷、打游击,将鬼子困在了据点里。仅神枪手韩金虎一人就击毙日寇13人,他成了太岳区的抗日英雄。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迫使日寇放弃石门峪据点,广大村民才回到自己被毁的家园。
解放后裴丽生回石门峪
“解放后,裴丽生两次回石门峪看望乡亲们。”年近耄耋的王双定说。
1952年,裴丽生回到石门峪与乡亲座谈,他号召群众要建设新中国,鼓励青年人好好学习,成为建设祖国的人才。裴丽生的讲话感染了王双定,他大胆地拿着笔记本让裴丽生题字,可惜的是,文革期间这个笔记本不慎遗失。
王双定、卫国辉、郭英珍当时上初中,他们没辜负裴丽生的期望,学有所成。王双定考上了山西大学,读的是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专业。郭英珍学的是医学,在山大二院当大夫,现已退休。而不幸的是卫国辉学校毕业分配到伏牛村当老师,因急性脑膜炎英年早逝。说到此,王双定双眼浸出了泪花。
在抗日的烽火岁月,该村的王水友曾经是汾东办事处的炊事员,他与裴丽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裴丽生两次重返石门峪,都亲自上门看望他,石门峪村人至今都还记得这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