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神奇南北岱崮 英雄“岱崮连”

神奇南北岱崮 英雄“岱崮连”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南北岱崮是岱崮地貌最为典型的崮。据资料考证,“南北岱崮保卫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承载了两次保卫战的光辉历史,为建立和巩固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南北岱崮,距离岱崮镇驻地西北8公里。两个崮南北对峙,形状极为相似,相距3公里。北岱崮海拔679米,南岱崮海拔709米。据说站在崮顶上可以遥望泰山,传递泰山的安康与祝福,所以称为望岱崮,简称岱崮。

  时至深秋,天气晴好,阳光普照。崮下的岭地里,勤劳的村民正在挥动撅头,忙着创地瓜。放眼望去,整个山崮上面仍然保持着比较原始的自然生态,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曲曲折折的通往崮顶,或呈45度角上升、或呈180度旋转式走向,两侧时而寂寥空旷,时而杂草丛生,时而树木成林。坡上,不时会闪现出几朵野生的牵牛花,或者是山菊花,平静安祥的绽放着,任凭阵阵寒风侵袭,依然平和地舒展着各自独有的美丽,默默地吐露着丝丝缕缕的清香。而在崮的顶端,有一层20多米高的岩层,四周陡峭,好似用刀削出来的一样,异常光洁。

  说起当年情景,今年75岁,家住这个镇十字涧村的徐志本老人依然记忆犹新。那时他只有6岁,却亲眼目睹了那场战争。现在,他是蒙阴县崮文化研究会的副会长。

  “竹板打,上台前,我说英雄岱崮连,这个日本鬼子进中国,长达八年的血奋战,打岱崮是43年,战胜鬼子18天。侵略中国来得猛,他失败告终走得惨。国民党是47年,长达42整天,敌人多达40倍,战胜敌人有困难,这个八路军他有经验,地下民兵游击战,引入敌人入虎口,这才上的岱崮山,那时候是武器落后、他人又少,他就用山上的石头蛋。近用石头远用枪,对面就把刺刀上,敌人跑我军赶,水壶饭饱撇了一山,逃的逃、跑的跑,俘虏了敌人也不少,岱崮山仗打胜也多亏了当地老百姓。英雄的山、英雄的崮,有一个英雄的指挥部,英雄人物永长在,人民心里永不忘。太平别忘解放军,幸福别忘共产党。这是徐志本新创作的“岱崮战役快板”。

  据了解,1943年11月9日,日寇纠集了一万多兵力对鲁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为粉碎日军扫荡,鲁中军区决定留下少量部队在内线坚持斗争,牵制日军主力,掩护我军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为此,鲁中军区11团8连93名士兵奉命驻守南北岱崮,战斗中,日寇出动了3000步兵大队、一个炮兵中队、一个空军中队和一个伪军团,对八路军战士固守的崮顶疯狂进攻了半个多月。然而,八路军战士凭着刚强的意志与非凡的勇气与智慧,使敌人的伎俩都落空了,在最终完成任务后,机智地冲出了包围圈,8连被授予“英雄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而发生在1947年6月的第二次岱崮保卫战,那是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沂蒙山区时,华东野战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的情况下,鲁中军区后勤监护营一连107位战士,奉命驻守卫南北岱崮,牵制敌人北上,保护主力部队和物资转移。依托这天然的屏障,我军在击退了国民党军两个师一个旅几十次的冲锋进攻后,最终光荣地完成了使命。

  追寻那远去的战争风云,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我们一个一个的先把身体紧贴在石壁上,然后,脚踩着两侧凿出的石洞,四肢并用,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却禁不住时时地提心吊胆,唯恐一不小心掉落山涧。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登上峰顶时,还要再过一大关,要放胆从空中迈步跨越一道横沟,真可谓是险不可言。

  徐志本介绍说:(日军)他打仗利用什么时候打那,他就是这个飞机来,他才攻来,飞机不来,(日军)他不敢攻。您也知道这个山,他从哪里往上爬呀,飞机压着顶来压炮弹的时候,他才冲上来,八路军都藏在这个洞里,一听着这个飞机没有动静了,八路军锄的这个墙子围了一圈,石头蛋一堆一堆的,都准备好了,也到了跟了,石头蛋就这么出去的。实际上那时候,枪、炮、火药根本都没用,就是石头蛋趑的。

  关于第一次岱崮保卫战的残酷性,据说,鬼子在飞机的配合下,把个南岱崮顶数不清的“翻”了几遍,工事全部被摧毁,战壕成了面粉缸,随手抓把泥土,都能摇出几块弹片。被炸去半截的水缸里,掉满了沙土,仅存的一点水变成了和着泥浆的冰凌,战士们只能轮换着含到口里略解肌渴。时过境迁,如今的崮顶上平展开阔,土壤肥沃,林木茂盛,有许多松树、槐树,有许多自生自长的山药等野生植物。还有山洞,但是洞口洞体已坦塌严重。

  岱崮镇岱崮村党支部书记伊廷茂:这是咱这个八路军在这里打那个七七四十九天仗的时候,这个库那是个弹药库,一个山洞,这里头都是很深。那时候,咱这个山顶那,南岱崮顶上一总里是三个点,一个点是弹药库,在那个位置那,还一个粮库,在那个背后那,就是下雨阴天的八路军藏头的一个洞,总共咱这个山顶就是三个洞着。原先我那小时候上来的时候,就是约着俺那些小孩吧,能进去七、八十来个小孩在里头踢溜溜的转,很宽阔。你现在看的话,这就爬进去,也搁个三、俩的人。

  县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志本:这就是南岱崮山的最高顶峰,也是八路军胜利第一杆国旗插在这个眼里。

  徐志本说,那时候,村里很多人都跑到别处躲避战乱,家里只有他和年老体弱的奶奶留了下来。其间,还接到了一项艰巨的革命任务,给崮顶的八路军送信。为此,他对战场的印象格外深刻。那时候光看着轰轰的,满路上是(日军)、这个小路,到底多少,咱说不清,他反正是来了刚些人,约莫是三、四千人吧。

  站在崮顶向周边眺望,犹似在仙阙神殿俯视着大地人寰,那默默相对的北岱崮,还有那龙须崮、油篓崮、瓮崮、板崮、团圆崮等,座座山崮,形态各异,环绕辉映。一个个小山村依偎其脚下,安然静谧,气象万千,仿佛换了人间。一条宽阔的崮乡生态旅游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斗转星移,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社会的飞速发展,当年的炮火已随着历史的烟尘渐行渐远了,然而,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沂蒙儿女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英雄岱崮连和那场血与火的战斗洗礼。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神奇南北岱崮 英雄“岱崮连”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