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中日签订《天津条约》

中日签订《天津条约》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5
0

1885年4月18日,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金玉均按照日驻朝公使竹添进一密订的计划,引日军攻入王宫,挟持国王,组织一个由“开化党”人担任要职的亲日政权。史称“甲申事变”。

点击查看:历史上的今天4月18日

事变后,清兵应朝鲜之请,击败了日军和“开化党”,拦回被挟持的朝鲜国王。由于当时日本的军事力量尚非清军之敌,内阁便决定暂时维持和局,先搞战备,再图大举。

故于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为全权大使,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副使,出使中国,乘机要挟清政府谈判。

中日为何签订天津条约_天津条约的内容_天津条约产生的影响

清政府代表李鸿章采取希图苟安的妥协方针,4月18日在天津与伊藤博文签订《会议专条》(又称《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

共三款,另附李致伊文书一件。内容: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兵;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这样,日本获得随时可以向朝鲜派兵的特权。后来日本利用此约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日签订《天津条约》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