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朝历史上,门阀政治与荆扬之争,是两个无法绕过去的话题。其中的后者,主要是指分属长江中游的荆州与下游扬州之间的百年政治斗争。尽管两者都栖身于南朝政治框架之下,却经常会为了地区利益而相互攻击。
这场斗争不仅左右了南朝历史发展,也最后决定了南北朝的最终结局。
荆州所以强大,就在于其兵力强盛。荆州地方军也长期活跃在游抵御北方胡族入侵的中心位置。加上此地靠近关中、陇西一带,所以接收了大量来自关陇的流民。这些人勇猛好战,天生就是当兵的料。这就让地方势力拥有了堪比南朝前期支柱北府兵的实力。
流民里也是分三六九等,地位高的上层士族首选州治江陵居住。地位低的下层士族和寒门等,就只能居住在襄阳一带。随着襄阳的流民越来越多,东晋孝武帝决定侨置雍州。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在于防止荆州的本地势力做大。因为都城位于下游的健康,始终处在中游大军的辐射这下。如果不对这样的要地进行分而治之,皇帝自己都觉得睡不安稳。但初期的雍州还没有实际统治范围,只是处于荆州治理之下的新区。
到了宋文帝在位期间,南朝人立志北伐。地处北伐前线的襄阳,自然成为南北用兵的重镇。公元445年,宋文帝委派当时还是武陵王的刘骏为雍州刺史,出刺襄阳。后来又任命竟陵王刘诞为雍州刺史。
对于这个侨置州郡,接连派遣皇子为刺史,可以看出此时的地位已大幅提高。但令人尴尬的是,如此重要的雍州只是1个侨置州郡,并无实土。所以在很多方面仍然要受到荆州的掣肘。直到公元449年,雍州才脱离荆州,成为一个独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雍州独立使得荆州失去了部分土地人口,以及一支强大的军队,但这对于财大气粗的荆州来说,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宋文帝死后,其子孝武帝杀兄夺取皇位。当时,还有宋文帝之弟刘义宣坐镇荆州十年,财富兵强。他也想争夺帝位,于是起兵造反。孝武帝经过激烈的战争,才平定了刘义宣之乱。这让他意识到荆州的实力依旧是那么强大。由此孝武帝展开了对荆州的第二轮削弱。
公元454年,孝武帝下诏分荆、湘、江、豫立郢州。表面上看,郢州是分四州之地设置的。但主要割的是原来的荆州地盘。新的郢州一共有6郡39县,其中从荆州割过来的就占3郡23县。全州人口15万8千,从荆州割过来的三郡就占10万5千人。
另外,由于郢州地处荆、湘之间,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从此,荆州的刺史要想南下攻克建康,就必须先过郢州这一关。南齐末年,萧衍从荆州南下,就受阻于郢州城下4个月之久。因此,郢州的设立,进一步削弱了荆州的实力。
同时设立的还有湘州,出血的自然又是荆州。就这样,荆州又被割去了湘江一带的10个郡。
至此,在南朝宋初年曾有31郡的荆州,在刘宋末期就只剩下了12个郡。从一个超级大州,沦落为中等规模。实质地位也从东南屏障,变为无兵可用的普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