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中流砥柱 > 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敌后抗战 ——读〔英〕林迈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

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敌后抗战 ——读〔英〕林迈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一个英国人不平凡经历的记述》(以下简称《见闻录》),由英文画册《鲜为人知的战争:华北1937—1945年》编译而成。这本书的原作者是英国人林迈可。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有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其中部分外国友人不仅目睹了中国抗战,而且还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所打动,主动投身到抗战大潮中来,林迈可正是这些国际友人中的重要一员。他出生于英国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早年在牛津大学求学,毕业后在南威尔士州工业调查所任所长助理。1937年林迈可被燕京大学聘为经济学导师。首次踏上华夏大地的林迈可,在中国一呆便是8年,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他才返回英国。在华期间,林迈可积极支持中国抗战。1942年前,他曾多次来到华北抗日游击区,近距离观察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并还在重庆任英国使馆新闻参赞6个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正式对日宣战后,林迈可为避免被日军迫害,在八路军的帮助下进入了华北抗日根据地,并先后在晋察冀和延安参加抗日工作。

  离开中国后,林迈可经常被其他人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真的抵抗过日本侵略军吗?”为了向世人澄清事实,林迈可专门将抗战期间在中国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并附上了简短的记述,装订出版。阅读《见闻录》,能够让我们从“他者”的角度,更加客观、清晰与真实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战争。

  “中共领导的抗战,应该被称作当代最有战斗力和抵抗力的胜利战争”

  在《见闻录》中,林迈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尽管中国共产党在华北的处境十分艰难,但八路军仍成功重击了日军。《见闻录》中谈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听从国民党调令,将主力部队开往华北前线,阻击日军进攻,并在平型关有力打击了日军。其后,在日军的攻势下,国民党正规部队撤离了华北战场,而八路军则凭借多年来的游击战争经历,继续抗击“在装备上更优越的敌人”。

  林迈可专门记述了八路军在敌后的艰难处境。首先,晋察冀边区的自然环境对游击战争十分不利。“除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外,这里的山区确实是荒凉的,而且没有道路,山是光秃秃的”,“更有甚者,冀中是一马平川,只要不是雨季,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很容易推进”。这使得擅长游击战的八路军失去了用武之地。其次,八路军在多数时间里没有获得外界的任何援助。“1940年后,甚至还包括以前的一段时间,中共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外援”。在缺少物资援助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只能自力更生地获取弹药、粮食等各种补给。最后,日军的军事实力要远强于八路军,而且日军还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反复实施封锁与围剿。“他们所到之处,实行把房屋烧光、家畜杀光、粮食抢光或毁掉的‘三光政策’,还把抓到的村民送到日本人占领的东北去当劳工。”

  但在林迈可的记录中,八路军非但没有被艰难的处境所难倒,反而通过依靠群众,制定正确战略方针,抓住一切机会打击日军。《见闻录》中留存了大量八路军英勇抗击日军的图片,真实还原了当时的作战场景。林迈可还重点记录了“平型关战斗”、击毙阿部规秀及“百团大战”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战斗。林迈可坚持认为,倘若中国共产党拥有更精良的武器,那么他们一定能在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曾直接向日本军官表明,“如果八路军有象越南共产党得到的那种数量充足的外援,他们就会在一年内把你们赶出中国。”

  “八路军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真诚的和积极的支持”

  林迈可认为八路军所以能在华北站住脚,建成庞大的根据地,并多次重击日军,归根到底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得到了老百姓的全力拥护。《见闻录》详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华北动员群众参与抗战。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和统一累进税等利民政策。这些政策在为占人口绝大多数贫苦民众争取经济利益的同时,照顾了地主、富农的感受,从而能够获得各阶级阶层的支持,成功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其次,中国共产党真正做到了在政治上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林迈可通过调查访谈发现,事实上无论是国民党政府,还是在此之前的北洋政权,均在华北农村实施过政治改革,但却成效甚少。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方掌权者的反对,自上而下的改革不可能顺利延伸至基层,而中国共产党却成功打破了旧的基层统治机器,将全部权利赋予了普通民众,“晋察冀边区的改革是成功的,因为原来地主控制的保安队,已经被村里的民兵所代替,而民兵则受选举出来的村委员会控制。”

  最后,中国共产党对晋察冀边区民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教育。据林迈可了解,在晋察冀边区成立前,常年居住在这里的民众在政治、文化上尤为落后。“有几个村庄的人们甚至没有听过辛亥革命,不知道中国早在1911年就已成立共和国。”中国共产党通过各式各样的宣传教育工作,显著提升了当地民众的文化水平。“在中国穷乡僻壤的老百姓,居然能大谈抗日国事”。中国共产党成功唤醒了敌后民众的抗战意识,并增强了他们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效率非常之高”

  在敌后坚持抗战,仅凭报国之志、民众之力还不够,还必须拥有抗敌之技。在林迈可的眼中,八路军具备很强的战斗能力。

  首先,能否准确获悉敌情,做到“知己知彼”,是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条件。林迈可作为八路军的无线电通讯顾问,发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通讯工作,而且在同日军的“破译与反破译”斗争中完全占据上风。“共产党改编了它的密码,日本人直到战争结束也始终未能破译新编的密码。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密电码非常糟糕,日本人在整个战争时期对之都了如指掌。”

  其次,后勤工作是部队进行战斗的重要保障。八路军在整理财务、征收公粮及调剂装备方面的高超技艺,给林迈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勤部门的效率非常之高,当我被邀请参观这一部门时,觉得它的工作真是无懈可击。”“真正精彩的是后勤部门在日军进攻期间仍能发挥其功用的能力。”

  最后,武器装备是否充足,是决定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林迈可发现,八路军除了从敌人手里缴获装备物资外,还依靠兵工厂独立制造武器装备。“这些兵工厂表现出来极大的创造才能。”而在晋察冀边区兵工厂里工作的不仅有工人、八路军战士,还包括大学教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在此基础上,林迈可还进一步揭示了八路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依靠高效的组织工作,将敌后为数不多的人才,安排到通讯、后勤及军事指挥等重要岗位;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扬民主精神,充分调动所有人的工作积极性。林迈可发现无论是八路军将领,还是普通士兵,均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见闻录》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红军老战士江一真,对上级要求部队减少从外部购买药品的指示持不同意见,他坚持认为“在当地制药,需要使用正在全力以赴进行抗日的医务力量,其代价是非常昂贵的”。事实证明江一真的意见是正确的,后来他的提议不仅被领导采纳,而且还因此获得了公开表扬。

  身为一位在中国生活工作8年,几乎经历整个全面抗战时期的国际人士,林迈可的抗战记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由于林迈可先后在国统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参与抗战,在《见闻录》中他还经常对比国共两党的抗战表现。在他的笔下,中国共产党在军事、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表现均要优于国民党。以货币政策为例,“在国民党中央政府管辖区,通货膨胀严重到了连政府官员要想诚实靠自己的薪金过活也过不去的地步。在共产党管辖区,主要流通系统是以粮食为基础的,货币贬值对于公有经济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私人经济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农业。”事实上,像抗战时期先后亲临国统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斯诺、卡尔逊及福尔曼等国际人士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形象要远强于国民党。他们高度一致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战后的中国走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敌后抗战 ——读〔英〕林迈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见闻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