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们把门板拆下来,铺上稻草,红军战士就睡在上面。”城口镇文化站站长黄本洲说。
城口镇位于广东仁化县城正北30多公里处。这里地处湘粤边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1934年11月,这个小镇成为中央红军西进的唯一通道。
“那是红军突出去的唯一口子,要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它。”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给二师六团一营营长曾宝棠下了命令。
11月的山城,寒风嗖嗖。红一营的战士们一天奔袭了200多里路,赶到城口水东桥。
夜幕降临,雾色朦胧。红军战士们排成纵队大踏步走向板桥。
“什么人?”守桥的敌人发现有队伍过来。“自己人!”曾宝棠一边沉着回答,一边神速过桥。
发现情况不妙,敌人慌忙开枪报警时,已成了俘虏。红军兵不血刃,攻占了城口。
这次战斗俘虏敌军100多人,缴获枪几百支,子弹一万多发,煤油几千箱。中革军委通电全军:我一军团前锋于2日经过战斗已占领敌人第二道封锁线上重镇城口,突破了敌人的封锁。
就在城口战斗胜利的当晚,红二师六团一部迂回到铜鼓岭北麓,阻击增援城口的敌人。铜鼓岭位于城口镇南20公里处,是仁化至城口的要冲隘口,岭高坡陡。
“当时,敌军一个团抢先占领了铜鼓岭南麓高地。”黄本洲说。敌军居高临下,凭借兵多弹足,向红军阵地猛扑。红军将士沉着应战,待敌人冲至阵前,一跃而出勇猛冲杀,展开肉搏战。
“当时枪声很激烈,打得很厉害。”85岁的刘冬顺老人以前听爷爷讲过。
铜鼓岭一战,红军伤亡达140多人,敌军也伤亡80多人。4日深夜,完成阻击任务后,红军撤出阵地,向北转移。
如今,一座新建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耸立在铜鼓岭上。黄本洲说,纪念碑的位置就是6名红军牺牲的地方。当时,这6名红军战士已冲到离敌军阵地几十米处,却因体力不支全部牺牲。
占领城口镇后,红军一边休整,一边向群众做宣传工作。他们为群众演讲革命道理,写宣传标语、画漫画,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同时,在当地筹款4万多元,没收村寨土豪的粮食、布匹、生盐、黄糖等,分给当地贫苦群众,补充部队给养。
80多年过去了,城口半山村的蒙日娇老人一家还保存着一个瓷碗。这是当年一位姓徐的红军战士留下来的。当时,这名战士在蒙日娇家里养了一个月的腿伤。临走时,这名红军战士流着泪,把身上仅有的一只碗送给了蒙日娇的爷爷,以作纪念。后来,爷爷在弥留之际还叮嘱家人:“放好点,不要打碎了。”
蒙日娇用红布把碗仔仔细细包裹起来收藏。如今,这只碗已经传了5代人。蒙日娇的爷爷讲过:“红军战士很苦,他们是老百姓的队伍,我们家代代不能忘了红军情。”
(本报广东仁化6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靳昊 徐丹鹿 王清彬 孙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