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日本投降 > 抗战后对“日伪工厂”接收、托管和拍卖实录

抗战后对“日伪工厂”接收、托管和拍卖实录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最近笔者在徐州档案馆发现了徐州抗战胜利后接管敌产(日伪工厂)过程的一组文本档案。这组档案以详实的史实纪录了抗战胜利后对“日伪工厂”接收、托管、拍卖过程,既勾勒了日伪工厂的“模样”;也佐证日本侵华战争重创了徐州工业,给徐州早期工业带来巨大灾难的史实。

  接收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政府在徐州成立接收委员会接收日伪工厂。随后,1945年12月陆军司令部经济部苏淅皖区徐海接收委员会徐州办事处(简称经济部徐州办事处)又将徐州接收委员会接收的各工厂强制接管,并转交中央信托局苏淅皖区敌伪产业清理处临时派驻徐州专员办事处(简称信托局徐州专员办事处)统一管理。这组档案中有一卷A2—6—278号档案,其中有一份1946年3月12日信托局徐州专员办事处调查统计制作的“接收工厂已未复工一览表”,在这份表中接收的工厂52家,分别是:徐州窑业公司、徐州砖灰制造所、钣本窑业公司(3厂合并为徐州炼瓦厂)、徐州电灯厂(更名徐州电厂)、东亚烟草株式会社(更名徐州制烟厂)、帝国水产(更名徐州造冰厂)、兴淮工业(更名徐州肥皂锯木厂)、兴亚造酒厂(更名徐州造酒厂)、淮海工业(更名徐州第一酒精厂)、华阳公司(更名徐州第二酒精厂)、兴南公司(更名徐州第三酒精厂)、横山生计社(更名徐州酱油厂)、淮海化学研究所(更名徐州化学厂)、镰仓公司(徐州制肉厂)、顺康公司造钱部(更名徐州造纸厂)、明治制果厂(更名徐州制果厂)、大基第二工厂(更名徐州汽水厂)、日本化学厂、伪第六路军被服厂(更名徐州被服厂)、华北自动车行、淮海自动车行、日产重工业厂、大东胶厂(4厂合并为徐州汽车修造厂)、第六陆军兵工厂、吉福工厂、徐州工厂、丸十工厂、(4厂合并为徐州第二修造厂)大和工厂、大基第一工厂、淮海铁厂、中尾洋行(4厂合并为徐州第三修造厂)、日信木厂、大二木厂、东亚制粉株式会社、顺康公司油面厂、徐州油脂厂、满蒙毛线厂、中国毛线厂、泰兴皮鞋厂、东野洋灰厂、内外化学厂、柳泉炭矿公司(恢复原华东煤炭股份公司)、福兴工厂(恢复原民生制杆厂)、增幸洋行、隆光公司面粉机械业、中华出光(更名为柳泉酒精厂)、大源油坊(恢复原大源油厂)、天顺油坊、光丰油面厂、天泰油坊、华新烟草公司、中原烟草公司。

  同时在表册中简要地介绍工厂的由来,其中徐州电灯厂,由军阀张勋于1914年创办,始称“长江巡阅使公署电灯官厂”,1917年改为商办的耀华电气股份公司,1938年5月徐州沦陷后被日本人强占,改为徐州电灯厂,接收后更名为徐州电厂。柳泉煤炭公司,原为华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由民族资本家刘鸿生经营,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矿,里、外工人达5000余人。该矿于1882年南京后补知府胡恩燮创建,始称徐州利国矿务总局,历经粤商吴味熊、胡恩燮儿子胡光国、天津商人袁世传、上海商人刘鸿生接力办矿,至1936年华东煤矿有限公司年产煤347230吨,日产达950吨。接管后恢复原名华东煤矿股份有限公司。东亚制粉株式会社,原为宝兴面粉厂,由河北人杨树成于1922年创办,有立式管子锅炉2台,550匹马力蒸汽引擎一部,亚美式40叶复式钢磨13台,平筛7部,雇用员工230人,日产面粉5000袋。1938年5月,面粉厂被日本军队占领,1943年改为东亚制粉株式会社,接管后恢复原名。大源油坊,原为大源油厂,由广和粮栈经理朱成山和彭松坡、孙建庭、孟广明等于1943年开办,地址在新发街48号,有人力铁榨40部、马达2部各20匹马力、大型碾碎机2部、升降机3部、自动筛子1部、自动风车1部,机房、办公房、仓库、宿舍100余间,职员、工人147人,是当时徐州城内最大的油厂,接管后恢复原名。东亚烟划株式会社,最早为陇海烟厂,1939年,日本商人中熊英知租赁环城路南(今和顺广场)京普丰面粉厂土地及房屋开办陇海烟厂,1941年7月,日本华北东亚烟草株式会社收并陇海烟厂,改称华北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徐州工厂,厂长为日本人大西三郎,属日本领事馆统制,有工人273人,日产卷烟40箱。烟的牌号有“宝石”、“青天”、“春秋”、“双猫”等,产品部分推向市场,部分供应侵华日军。接管后更名为徐州制烟厂。顺康公司(造币厂),1944年日本人指使徐州商人孙希臣和日本洋行筹建顺康造纸厂,是生产机制纸的最早厂家。该造纸厂从唐山买来1部造纸机(直径2.5米、宽1米的熟烘缸)和1台打浆机、1台小蒸球及全部附属设备,其主要原料为废纸,由日本人直接供应,招收工人9名,职员1名。主要生产军用卫生纸,日产1400—1500市斤,年产量2005吨。接管后更名为徐州造纸厂。横山生活有限公司,1941年日本人在三马路10号,现在的青年路东首,以小麦和大豆作原料,生产酱油供应市场,工厂有工人22人,其中技师1人,每日可生产酱油2000斤。接收后更名为徐州酱油厂。兴淮工业,1941年日本人在徐州丰财四街建厂,主要生产肥皂,日产30大箱,该厂设备除可生产洗衣用的肥皂外,还可生活淋浴的香皂。当时有中国职员4人,日籍职员5人,工人15名,接收后改为徐州肥皂厂。该厂还有一处锯木厂,接收后更名为徐州锯木厂。兴亚造酒厂,该厂由日本人所建,厂址在二马路27号,主要生产日本酒,利用存酒装瓶,有工人14名,职员4名,其中2人为日本人每天装酒50余瓶,每天装酒50余瓶,。接收后更名为徐州酒厂。淮海兴业,日本人所建,在河北路二霸窝,利用酒精存货加工制造葡萄酒,日产700余瓶,职员2人,工人4名,其中日本人12人,接收后更名为徐州第一酒精厂。帝国水产,日本人所建,厂址在津浦路北段,每日可生产人造冰8至10吨,员工24名,其中5人为日本人,厂长李吉云,该厂是敌伪时期华北唯一冷藏及造冰厂,接收后更名为徐州造冰厂。中华出光,厂址在贾汪镇火车站,该厂规模大,原为本地商人所建,后被日本人征收,主要生产酒精,国民党政府接管时称“此厂为华中一带所仅有”,更名为柳泉酒精厂。明治食品公司,日本人于1942年所建,地址在复兴路221号,生产水果也生产糕点,接管后更名为徐州制果厂。廉仓公司,日本人所建,地址在中正街229号,主要生产肉类制品,设备简陋,接管后更名为徐州制肉厂。大基工厂第二工场,地址在少华街153号,有员工27名,其中职员4名(2名日本人),工人23人(9名日本人),每月生产汽水6000打,接管后更名为徐州汽水厂。徐州化学厂,原名为淮海化学研究所,厂址在奎东巷,原为日本人所建,主要新产品为硫酸加工提炼硝酸,配制火药,直接为侵华战争制造弹药,。接管后更名为徐州化学厂。

  接收的52家工厂,不是厂房破败、就是机器设备无法修复,也有一些工厂产销不对路,原供给日本军队的产品没了市场,还有大量日本人强占民产建厂原业主申请产权,工厂已无法开工。真正标明复工的仅有徐州电灯厂、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帝国水产、东亚制粉厂、兴淮工业、横山生计社、大源油坊、柳泉炭矿公司、民生杆厂等9家工厂矿山,在经济部徐州办事处给托管局徐州专员办事处的信函中标称开工的工厂为八九家。

  托管

  中央信托局苏淅皖区敌伪产业清理处徐州专员办事处协助徐海接收委员会分类对52家工厂进行清查后,对已经开工或偿存有形资产的15家日伪工厂作为公营工厂进行托管,中央信托局是国民政府办理采购、贸易、保险、银行、信托、储运及其他经中央主管机关指定之特种业务机构,担负托管公营工厂的职责,类似当今“国资委”,由其对已开工的工厂进行监督指导经营,为了托管好这些工厂,徐州专员办事处向下属各工厂派去保管员。档案中有一份1948年5月“中央信托局苏淅皖区敌伪产业清理处临时派驻徐州专员办事处所属各厂保管员工移交清册”,以徐州造冰厂为例,徐州专员办事处向这个厂派去6人,分别是保管员潘玉生、技工秦怀春、工役张清敏、梁玉堂、袁鸣动、宋慎章。这家只有24人的工厂派出了6名管理人员,显示信托局徐州专员办事处在管理经营公营工厂中的谨慎态度。

  同时对工厂尚存资产进行统计。在这组档案中有份A2-8-819档案,这是一份1947年4月10日统计的“关于印信区公产、公有款产工厂设备评估及化学、酒精、制肉、造纸公司、厂资产估价移交清册”,该清册的工厂有15家,分别是更名后的徐州制烟厂、徐州造纸厂、徐州锯木厂,徐州肥皂厂,徐州酱油厂、徐州汽水厂、徐州制冰厂、徐州制果厂、徐州制肉厂、徐州造酒厂、徐州第一酒精厂,徐州第二酒精厂,柳泉酒精厂、柳泉酒精厂徐州出张所,日本化学厂(为什么没有更名没有注解)、淮海化学研究所。

  “清册”中还简要登记了工厂的厂址、厂房、设备和资产估价数额:徐州制烟厂在环城路,设备有大型卷烟机15部、切烟机7部、锅炉2台,磨刀机2部、压扁机、加香机、干燥机各1部,资产估价法币15326866.15万元。徐州造纸厂在徐州新发街82号,房屋241平方,设备有制纸1部、克料机1部、蒸煮机1部、锅炉1部、纸浆混合机1部、水泵1部、20、8、5匹马力电机各1部、15K变压器2台、水井1座,此外还有产品六板纸200吨,更生纸44令,资产估价法币846940万元。徐州锯木厂在津浦北路55号,设备有48吋、38吋、23吋带锯各1部,圆锯1部、带锯条锯机3部、圆锯条锯机1部、机械刨1部、40、30匹马力电机各一部,50、15KVA变压器各1部,圆錾1个、锯刀609把,圆锯刀15把。资产估价法币1215632万元。徐州肥皂厂厂址在丰财四街,设备有肥皂模型机3部、香皂模型机1部,大型洋蜡制造机16部,小型洋蜡制造机4部,香皂制造机2部,高压泵1部,真空唧筒1部,草席制造机1部、肥皂冷却机29部、肥皂干燥机动300个,马达一个,资产估价法币1168752.8506万元。徐州造冰厂在津浦北路,有房屋62635坪(日本面积单位,1坪合3.3057平方米),设备有8.3、5匹电动机各1部。15、1.85、1.5匹马力重油发动机各1部,1.5、1HP压缩机1部、冷却机1部,扬水机1部,资产估价法币2109433.5万元。徐州造酒厂在二马路27号,有房屋283坪,设备有榨汁机2部、抽水机2部、过滤机3部、精米机2部、洗米机1部、电动机1部、石油发电机1部、蒸馏器1台、大锅炉1座,运水马车1辆,资产估价法币1006636.05万元。徐州第一酒精厂在二霸窝,设备有酒精分流器2部、电动机2部、锅炉1台、玻璃制造器1台、抽水机1台、手压抽水机14台,另有汽车1辆、马车1辆、人力车1辆,资产估价法币107773万元。徐州化学厂在奎东巷20号,有厂房30坪(日本面积单位,1坪合3.3057平方米),设备有发电机1部、空气压缩机2部、曲头机1部、汽锅1部、曲头机1部,材料流酸6吨、土硝40吨、水泥5吨,资产估价为法币420360万元。日本化学研究所在奎东路20号,设备有煤球制造机1台,滂浦1台,吹风机1台、暖气装置7件。资产估价法币9100万元。

  其它各厂没有标明厂房、设备情况,但标明资产估价:徐州酱油厂资产估价法币52681.4万元、徐州汽水厂资产估价法币17196.6万元、徐州制冰厂资产估价法币3219433.5万元、徐州制果厂资产估价法币91055万元、徐州制肉厂资产估价法币739500万元、柳泉酒厂法币资产估价1733664万元、中华出光会社徐州出张所资产估价法币464300万元。

  从这些资料显示,家家工厂资产过亿,但是当时的法币已经形同废纸,3300万元才能买到1石小麦,清册资料中显示工厂厂房狭小,设备简陋,破败不堪岌岌可危处处可见,即便是最大的工厂徐州制烟厂,其资产在法币15326866.15万元,这些钱也只能够购买4644石小麦。其它的工厂如徐州汽水厂,资产在法币17196.6万元,资产只能买小麦521斤。这样的工厂简陋程度可见一斑,中央信托局徐州专员办事处一一登记在案说明在公营工厂管理上的审慎精细。

  标售

  日伪工厂虽成为公营工厂,总难摆脱先天不足的状态,虽然信托局徐州专员办事处尽力扭转,如向工厂派驻“保管员”,仍难逃脱其倒闭的命运。不得不采取标售的方式将这些工厂拍卖。这组档案中A2-7-461、A2-8-114卷档案分别是徐州造冰厂、徐州第一、二、三酒精厂及徐州肥皂厂标售的文本资料。在A2-7-461档案中有一份“徐州造冰厂”的标售公告:“徐州造冰厂系敌伪时期华北唯一冷藏及造冰厂,机器设备甚佳,民国卅六年十月十五日移交,标售估价为210亿法币。”工厂是否买出不得而知,但是从这件事中可推测在这期间15家公营工厂推向了市场待价而沽。在A—2-819档案中有一份大昌梗片锯木厂的登记资料,“民国卅六年十月,淅江人陈毅夫购买了地址在大坝头55号的徐州锯木厂,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改为大昌梗片厂,招收男工100名、女工50名,每月生产火柴400箱”,大昌梗片厂又改名为大上海火柴厂。同月,徐州制烟厂也由上海民族资本家宓绳武联合8个股东购买,组建中国兴业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即以后的徐州卷烟厂。因此,“日伪工厂”并非是胜利果实,而是惨遭日本人破坏的烫手山药,标售拍卖才得已重生。

  后记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接管了在徐州境内的企事业单位,与抗战后接收的52家日伪工厂有联系的只有贾汪煤矿、徐州烟厂、徐州电厂、宝兴面厂、徐州第三兵工厂、民生制杆厂,大源油厂。这些工厂中只有1家工厂即徐州烟厂曾是日本人所建,其它的均为民族工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抗战后对“日伪工厂”接收、托管和拍卖实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