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不容忘却。
翻开老照片,重回73年前,看日本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投降的。
负隅顽抗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欧洲战场战事的终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日本政府予以拒绝,并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这是1945年7月,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左)、杜鲁门(中)、斯大林(右)在波茨坦会议中握手。
被迫投降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召见日本驻苏大使,通告苏联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宣布对日作战。
▲这是1945年8月9日,美国向日本长崎投下的原子弹爆炸后,蘑菇云直冲万米高空。
原子弹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投放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在日本东京向议会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当日,日本政府照会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签字仪式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签字仪式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军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分别签字。
▲这是当时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情形。
▲这是当时美国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日本投降书。
▲这是时任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上将(中坐者)代表中国国民政府在日本投降仪式上签字受降。
▲这是9月1日在日本东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内拍摄的日本二战无条件投降书原件。
中国战区投降仪式
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驻海外的日军陆续向盟国投降。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于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举行。
▲中方代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128万余侵华日军放下武器。
▲这是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等在南京签盖降书。冈村宁次还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这是中方受降代表何应钦(前右二)在日军降书上签字。
▲这是签字仪式上,何应钦(右)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
▲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市中山堂举行,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归中国版图。从此,被日本占领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岛回归祖国。这是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安藤利吉在仪式上将投降书呈送给中国受降主官陈仪将军(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大公报》和日本的《每日新闻》,发行日期都是1945年8月15日。两张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用黑体大字报道了当天日本投降的新闻,然而区别明显的是,《大公报》的标题是《日本投降矣!》,并配发了《注意善后救济工作》的社论。《每日新闻》的标题是《大东亚战终结》,刊发了日本天皇于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四日下的投降诏书,并发了关于美国原子弹爆炸的配合报道。
“多年来日本一直对这段无可争议的历史态度暧昧,从这张报纸便可见端倪,天皇诏书强调原子弹厉害,并没有使用‘投降’字眼,而是遮遮掩掩使用了‘终战’。收藏这两张报纸,是为了留下历史的证物,希望以此为镜鉴,中日两国友好相处,永不再战。”收藏当年两张老报纸的成都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