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208年为文学掾,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1、司马懿早年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人。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程柏休父,周宣王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楚汉间,司马仰为赵将,与诸侯伐秦。秦亡,立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遂以为家。自仰八世,至东汉安帝时,生征西将军钧,字叔平。司马钧生豫章太守量,字公度。量生颍川太守司马俊,字元异。俊生京兆尹司马防,字建公。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
司马懿为司马防次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司马懿生在乱世中,“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南阳太守杨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称,司马懿二十岁前,杨俊曾见过他,说他绝非寻常之之;尚书崔琰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交好,曾对司马朗说:“君弟聪亮明允,刚断英特,非子所及也”。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举他为上计椽。时曹操正任司空,听到他的名声后,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汉朝国运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2、司马懿出仕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司马懿惧之,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随军。他对曹操说:“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曹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进封魏王后,升任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时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曹丕所信任和重用,所以关系一直很好。司马懿还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此后,司马懿更是常谋国事,多出奇策。不久,司马懿转为丞相军司马。他指出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曹操未予重视。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惧,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内外肃然。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222年9月至223年3月,曹魏南攻东吴失败同年,曹丕登皇帝位,史称魏文帝。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所以登基后,曹丕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丕对太子说:“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晋书·宣帝纪》)。明帝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
孙权得知魏文帝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三年(227年),蜀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出兵攻魏,并占据武都、阴平二郡。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齐王曹芳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齐王即位,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像汉代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于天下,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从之。结果为蜀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王平所败,魏军被阻于兴势,后方也军粮供应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蜀涪县及费祎援军亦相继到达。曹爽见不能胜,被迫听从司马懿的劝告,于五月率大军退还。遭蜀军截击,魏军苦战,始得退回,失散、伤亡甚重。
正始九年(248年)三月,曹爽及其同党也担心是司马懿装病。同年冬,河南尹李胜要到荆州任刺史,行前去拜望他。司马懿假装病重,让两个侍婢扶持自己,要拿衣服,拿不稳,掉在地上,还指着嘴说渴。侍婢献上粥来,他用口去接,汤流满襟。李胜说:“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司马懿故意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李胜说:“当还忝本州(李胜是荆州人),非并州。”司马懿故意错乱其辞:“君方到并州。”李胜又说:“当忝荆州。”司马懿说:“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李胜回来对曹爽说:“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过几天,他又说:“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曹爽等从此便不再防备司马懿。
司马懿表面装病,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同年二月,皇帝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繁昌、鄢陵、新汲、父城为其封邑,前后其计八县,食邑二万户,特许奏事不名。司马懿固辞丞相之职不受。十二月,诏命加九锡之礼,朝会不拜,又固辞九锡。
魏帝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安平郡公,孙及兄子各一人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司马懿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
嘉平三年(251年)六月,司马懿病,夜间常梦见贾逵、王凌为崇。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当年九月,司马懿被葬于河阴,谥文贞,后改为文宣。晋武帝受魏禅,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庙号高祖。
2、司马懿生平
公元179年出生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薄等职。
建安二十年(215年),随曹操征讨张鲁。
建安二十四年(219), 曹操进封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不久,转为丞相军司马。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司马懿管理丧葬诸事。同年,曹丕即魏王位,司马懿受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
同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221年),免去督军官职,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黄初三年(222年),和黄初五年(224年),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
黄初六年(225年)春二月,转任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八月,孙权出兵攻魏。司马懿击败诸葛瑾,并斩杀吴将张霸,斩首千余级。十二月,升任骠骑将军。
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
太和四年(230年),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八月,司马懿从西城沿沔水直达朐腮,克新丰县,驻军丹口,后遇雨班师。
太和四年(230),上表倡议建立上邦军屯。
太和五年,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开始主持对蜀的战争。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丞相诸葛亮率军10万出斜谷攻魏,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两军对峙。
五月,吴军10万三路攻魏,以配合蜀军作战。魏明帝派秦郎率2万人援司马懿,自率主力反攻吴军。七月,吴军撤走。
八月,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当月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军撤走。
青龙三年(235年),司马懿升任太尉。
景初二年(238年)正月,司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征公孙渊,破襄平。屠戮七千多人筑京观。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司马懿与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共执朝政。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孙权攻魏,六月,司马懿统军增援,吴军退。与邓艾筹划在淮南淮北创建军屯。
七月,增司马懿食郾、临颍,前后共四县,食邑万户,子弟十一人皆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马懿在率军征吴。
正始八年(247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政事。
嘉平元年(249年)春正月,司马懿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
嘉平三年(251年)四月率军讨伐王凌。
嘉平三年(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3、司马懿的评价
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曹操知其“有雄豪志”,闻他有狼顾(身不动而回头看)之相,把他召来,先让他朝前走,然后让他回头看。司马懿居然能脸正朝后而身仍不动。又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醒后很不高兴,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于是便想予以处置,亏得曹丕跟司马懿关系好,常常保护他,才得以幸免。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和种种猜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4、司马懿家族资料
祖父:司马俊
父亲:司马防
妻子:张春华
儿子:司马师 晋景帝 穆张皇后生,夫人夏侯氏、吴氏、羊氏。
司马昭 晋文帝 穆张皇后生,夫人王氏。
司马榦 平原王 穆张皇后生,
司马亮 汝南王 伏夫人生
司马伷 琅邪王 伏夫人生,夫人诸葛氏。
司马京 清惠亭侯 伏夫人生
司马骏 扶风王 伏夫人生
司马肜 梁王 张夫人 廖夫人生
司马伦 赵王 柏夫人 严夫人生
孙子:司马炎 司马攸 司马繇 司马粹 司马祐 司马宗 司马羕 司马觐 司马澹 司马畅 司马歆等。
二、司马师
#FormatImgID_1#
晋景帝,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中国三国时期魏大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司马师沉着坚强,且有雄才大略,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任命文武大臣使各有职掌,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大败吴将诸葛恪。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1、人物生平
魏景初年间司马师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事后,论功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而事变前夜,当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后,司马昭担心的整晚都睡不着,而司马师却像平常一样安睡。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死。司马师承父职,以抚军大将军身份辅政。嘉平四年(252年)春正月,升为“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以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为都督,任命王基、州泰、邓艾、石苞为州郡,卢毓、李丰裳选举,傅嘏、虞松参计谋,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预朝议。
嘉平五年(253年)五月,吴国孙亮的太傅诸葛恪带了大军来攻打“合肥新城”(合肥西北三十里的一个小而坚固的新城,满宠所造)。司马师命令镇东将军毋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用深沟高垒、以逸待劳的方法抵抗诸葛恪。诸葛恪因欲战不得,而羁留在合肥新城的城郊有好几个月,终于粮尽退兵,在归途中被埋伏在合榆镇的文钦杀得惨败。
正元元年(254年)春正月,曹芳和中书令李丰、后父光禄大夫张缉、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宝贤企图让太常夏侯玄代替司马师辅政。司马师知道后,以企图“废易大臣”的为由,就把他们连同夏侯玄全部抓来,都灭了三族。秋九月,司马师以“天子已长,却不理朝政,整日只知道与小优郭怀、袁信等人裸袒淫欢”为由,奏请皇太后郭氏废少帝曹芳,押往山东临淄的“齐国”,再度作所谓齐王。秋十月,司马师以“长辈不可继承晚辈”为理由,奏请皇太后郭后,出面主张,立魏明帝的一个侄儿、与曹芳辈分相同的高贵乡公曹髦,曹髦这时候的年龄是十四岁。司马师扶立了曹髦以后,把嘉平六年十月改为正元元年十月。
正元二年(255年)春正月,镇东大将军毌丘俭、扬州刺史文钦举兵作乱,并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当成人质送到东吴,向孙亮讨好,却并未得到东吴的大力支援。春一月,毌丘俭、文钦集合了五、六万人渡过淮河由寿春向西进发,没有办法直捣洛阳,或占领许昌,却走到了项县(河南项城)就停住了。司马师吩咐监军王基带领前锋部队扎在“南顿”,对毋丘俭、文钦监视,另派诸葛诞带领豫州的兵,进攻寿春;派胡遵带领青州、徐州的兵,斜出谯县与今日的商丘之间,断绝毋丘俭、文钦从项县回归寿春的路。司马师自己亲率主力,屯聚在汝阳。
另外,司马师又叫邓艾,带了一万多名“泰山诸军”,到乐嘉县,做出不堪一击的样子,引诱毋丘俭、文钦出击。毋丘俭果然就叫文钦来打邓艾,司马师就指挥大股骑兵,从后面袭击文钦,文钦大败。毋丘俭在项县城里听到消息,慌忙弃城而走。这一走,全军不可收拾。他毋丘俭本人在走到慎县以后,躲在河旁的草丛里面,被老百姓射死。这个老百姓,姓张名属。文钦一口气逃往了东吴。毋丘俭的小弟弟毋丘秀,也逃去了东吴。毋丘氏与文氏两家的人,凡是留在魏国的,都一齐被司马师屠杀。母族、妻族的人也连带遭殃。春二月,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本来眼睛上就有瘤疾,经常流脓,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最后终于在辛亥(二十八)日(3月23日)痛死于许昌。
司马师死后,曹髦欲依霍光之例,追加大司马之号以冠大将军,增邑五万户,谥曰武公。但为司马昭所辞,最终谥曰忠武。晋国建立后,追封司马师为景王。司马炎接受禅位后,追封司马师为景皇帝,陵曰峻平,庙称世宗。[2]
2、相关事件
三国时期魏正元二年(255),大将军司马师率军击败镇东将军毌丘俭等的作战。嘉平三年(251),独揽军政的司马懿病逝,其子司马师继掌魏国大权,与曹氏间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正元二年正月,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起兵,率兵五六万,渡淮水,进至项县(今河南沈丘),以逼洛阳,讨伐司马氏。
司马师留弟司马昭兼中领军,镇洛阳,自统中外诸军,带病出征,并召三方兵向项开进。时吴国丞相孙峻欲乘机率军进据寿春,支援毌丘俭等。司马师遣镇南将军诸葛诞督豫州诸军,经安风津(今安徽霍丘北)向寿春,以击吴军;又令征东将军胡遵领军断毌丘俭退路。
兖州刺史邓艾率兵万余,急趋乐嘉城(今河南项城西北),作浮桥以待司马师。毌丘俭遣文钦击邓艾。闰正月,司马师听取荆州刺史王基的速进建议,并令其为前军,抢先进占屯粮地南顿(今项城西),自率军从汝阳(今周口市西)潜行至乐嘉,与邓艾会师。文钦猝见大军至,自知不敌,遂以攻势掩护撤退。司马师遣骁骑800追击。
司马师率军逼近项,诸将纷纷请求乘胜速攻毌丘俭。司马师知毌丘俭军心不稳。围而不攻,待其不战自溃。毌丘俭在部将纷纷投降、军心大乱情况下,得知文钦已败,也乘夜逃走。文钦还至项,孤军无援,知寿春已失,遂奔投吴国。毌丘俭逃至慎县(今安徽颍上北),被擒杀。司马师令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自还师许昌。 司马师攻项之战,再次沉重地打击了曹氏势力,加快了代魏的步伐。
三、司马昭
#FormatImgID_2#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力,弑魏少帝曹髦,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掌权期间派邓艾灭蜀。其子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文帝。
司马昭(211-265)即晋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字子上,河内温人(今河南温县)。司马懿次子。三国曹魏后期政治家和军事家。司马昭随父抗蜀,多有军识。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自称晋公。后加晋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数月,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1、家族资料
父亲:司马懿
母亲:张春华
妻子:王元姬
儿子:晋武帝 司马炎,王元姬所生,有二十五子。
齐献王 司马攸 ,王元姬所生,过继给司马师,有五子。
城阳哀王 司马兆,年十岁,以司马景度为其后。
辽东悼惠王 司马定国,年三岁。以齐王长子司马蕤为嗣。
广汉殇王 司马广德,年二岁。以齐王五子司马赞为嗣。
乐安平王 司马鉴,任越骑校尉、散骑常侍、上军大将军等职。
燕王 司马机,过继给司马懿子司马京,任步兵校尉、镇东将军等职。
皇子 司马永祚,早卒。
乐平王 司马延祚,常年有病,无封爵,太康时卒。
女儿:京兆公主
兄弟姐妹:司马师 司马亮 司马伦 司马干 司马骏 司马京 司马伷 司马彤
2、司马专政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的官职,独专国政。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3、篡逆之心
曹髦见曹氏的权威日渐失去,司马昭又越来越专横,内心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首题为《潜龙》的诗。诗中写道:受伤被困的龙不能跃出深渊,自由自在地上天入地。就好比龙蟠居在井底,看着泥鳅、鳝鱼在面前手舞足蹈,只能藏起牙齿伏住爪甲。真可恶,我处于同样的境地!
司马昭见到这首诗,勃然大怒,在殿上大声斥责曹髦说:“我司马氏对魏有大功,你为何把我们比作泥鳅鳝鱼?”曹髦听了,吓得浑身发抖。司马昭见他不敢作答,冷笑一声离去。
曹髦回到后宫,觉得司马昭有篡夺帝位之心,所以敢于当众侮辱他。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过不下去了,必须除掉司马昭。于是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大臣密谋对策。他愤怒地对他们说:“司马昭企图篡夺帝位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我不能坐着受废黜的侮辱,今天要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尚书王经提出,司马昭重权在握已非一日,只靠少数人马是对付不了他的,希望曹髦慎重考虑。曹髦把讨伐司马昭的诏书抛在地上,激动地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可怕,何况也不一定死!”
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怕祸及自身,准备一出宫就向司马昭报告。曹髦等不及了,拔出宝剑,登上马车,带领宫中侍卫、奴仆等三百多人,向司马昭的府第进发。
途中,遇到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正带了数千卫兵过来。曹髦以为他们是来杀自己的,便冲到前面高声喊道:“我是天子,你们想弑君吗?”卫兵不敢阻止,也不知应采取什么行动,便向后退却,贾充马上对卫兵大声喝道:“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之事啊!”卫兵们听他这一喝,顿时明白过来,一齐挥戈,当场将曹髦杀死。
3、设立傀儡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后被废为陈留王)。曹奂完全听命于司马昭,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长子司马炎继位任晋王。仅过了几个月,司马炎就逼曹奂退位,由他称帝,建立晋朝。
4、时局评价
三国末期不能被看作是“世无英雄,使庶子成名”的时代,无论在当时军事斗争规模,政治制度发展都是超过了从前,从220年三足鼎立正式形成,到250年这三十年中,三国争霸时代的杰出人物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等英雄的才能并不差于190年开始的群雄割据时代,这一时期战争主要在三个政权之间展开,比起群雄割据时代显得单调,不再热闹了,可是各国部队军队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比那时要更剧烈,尤其是魏国面临多条战线争战的局面,更需要复杂的斗争手段。
三国历史之所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除了其特殊奇妙的九十年三分、三国鼎力的形式外,也包括了其间政治斗争发展情况反映的历史规律。250年以后的三国一统时期,也有许多英雄人物,比如司马氏兄弟,邓艾、羊祜、杜预、王濬、姜维、陆抗等等,他们的才能比起前六十年有过之而无不及,早期只有曹操、周瑜,中期是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等少数文武兼备,而晚期的司马昭、杜预、羊祜等都是文采武功一流的英雄,司马昭的书法和文集都曾经流传于世,杜预更是著名的经学家。羊祜能受到敌国百姓的爱戴、怀念,单是两次统一大战都迅速、胜利地完成这一事实,就表现了当时军事指挥、后勤供应,战略战术比早期有巨大进步。
5、辞让公爵
司马昭辞让公爵在历史上也十分著名。其父司马懿就是以辞让著称,去世后朝廷追封为公爵,其弟司马孚秉承他的遗志坚决辞让公爵,司马昭担任大将军后,甘露元年就辞让高都公,甘露三年五月在平定淮南后,朝廷封他为晋公,他坚决辞让,甘露五年正月再次固辞晋公;五月又固辞晋公;景元元年六月又固辞晋公;四年二月又固辞 乃止,每次受封辞让三次以上的才能称作固辞,其中甘露三年五月的第一次受封前后九让乃止。尽管辞让的原因有反对实行分封五等制的因素,但是他的谦逊有礼也十分令人敬佩。
他并没有取代魏国建立家族王朝的野心,没有进行代魏的准备,做任何越礼的举动,一直到死都没有建立晋朝的百官,直到他去世后司马炎称帝,晋国才开始任命丞相、御史大夫、尚书令等百官,他只依照成王赐周公嘉禾旧例,接受了百官、百姓献给魏帝的嘉禾、灵龟,少数民族献的石弩等,但是皇帝间的礼物就没有越礼接受,如吴国皇帝孙皓献给魏帝的礼物准备转赠给他的时候,他就认为臣子不应接受而固辞,此时离他去世不到三个月。在晋朝建立后不久大臣请求司马炎建立七庙社稷,但是司马炎以会加重徭役为由拒绝,司马炎都没有建立七庙,可见司马昭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建设晋国的社稷,而这是建立国家称帝的基础,这说明司马昭是忠于曹魏政权的,他是没有篡夺魏国的政治野心的。
6、相关史料
三国后期,魏国的大权逐步被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继任大将军的官职,独专国政。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又继任大将军,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
曹髦见曹氏的权威日渐失去,司马昭又越来越专横,内心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首题为《潜龙》的诗。诗中写道:受伤被困的龙不能跃出深渊,自由自在地上天入地。就好比龙蟠居在井底,看着泥鳅、鳝鱼在面前手舞足蹈,只能藏起牙齿伏住爪甲。真可恶,我处于同样的境地!
司马昭见到这首诗,勃然大怒,在殿上大声斥责曹髦说:“我司马氏对魏有大功,你为何把我们比作泥鳅鳝鱼?”曹髦听了,吓得浑身发抖。司马昭见他不敢作答,冷笑一声离去。
曹髦回到后宫,觉得司马昭有篡夺帝位之心,所以敢于当众侮辱他。这样的日子无论如何过不下去了,必须除掉司马昭。于是召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等大臣密谋对策。他愤怒地对他们说:“司马昭企图篡夺司马炎帝位的野心,是人所共知的。我不能坐着受废黜的侮辱,今天要与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尚书王经提出,司马昭重权在握已非一日,只靠少数人马是对付不了他的,希望曹髦慎重考虑。曹髦把讨伐司马昭的诏书抛在地上,激动地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即使死,也没有什么可怕,何况也不一定死!”
侍中王沈和散骑常侍王业怕祸及自身,准备一出宫就向司马昭报告。曹髦等不及了,拔出宝剑,登上马车,带领宫中侍卫、奴仆等三百多人,向司马昭的府第进发。
途中,遇到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正带了数千卫兵过来。曹髦以为他们是来杀自己的,便冲到前面高声喊道:“我是天子,你们想弑君吗?”卫兵不敢阻止,也不知应采取什么行动,便向后退却,贾充马上对卫兵大声喝道:“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天之事啊!”卫兵们听他这一喝,顿时明白过来,一齐挥戈,当场将曹髦杀死。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即魏元帝(后被废为陈留王)。曹奂完全听命于司马昭,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长子司马炎继位任晋王。仅过了几个月,司马炎就逼曹奂退位,由他称帝,建立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