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清朝也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皇帝人们心中的地位不会一时半会了却,因此溥仪当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溥仪作为前清的逊帝,他的影响力比朱慈焕要大的多。因为辛亥革命并不是一次的彻底的革命,革命党只是在南方活动,而北方仍然掌控在北洋系手中。在北洋系里面,拥帝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就比如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跟毅军和北洋军都有点关系的张勋,就都是清帝的拥护者。虽然袁世凯逼溥仪逊位,但在这些人心里,皇帝还是要有的。只要逮着机会,就会拥立溥仪复位。
袁世凯虽然是北洋系的扛把子,但是手下那么多人对溥仪仍然抱有幻想,他必须照顾这些人的想法,否则北洋系就散伙了。另一方面,袁世凯为了当大总统,他也不可能跟溥仪和情室翻脸。于是,《优待清室条件》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签订了。
溥仪退位之后的另外一个影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日本人在占领东北后,就把他请过去,当了满洲国的皇帝。因为中国人是很讲究正统的。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只要把溥仪封为满洲国的傀儡,就会有大批的遗老遗少前来归顺。他们就会为日本在东三省得管理减少不少压力,东三省的老百姓就会有一部分人对他们俯首称臣。
后来日本战败溥仪被苏联人俘获,不久被遣返回中国被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新中国把他定为天字第一号战犯,而初到战犯管理所时一些战犯仍然对溥仪点头哈腰,但溥仪经过改造有了质的转变,1959年溥仪作为“001”号战犯特赦。
即使是在苏俄关押期间,溥仪也发挥了人生最后一次正面的国际影响力,他走上了东京大审判的证人台,毫不保留的倾泻对天皇一家子的不满,但是即便是如此政治正确的表白,也没有把天皇从皇位上拉下来,以便于自己平起平坐。此际的影响力,比康德时期大概更像一具提线木偶,倘能使自己的影响力成功保住小命,已经属于很高的期望值。
回到北京的他在第一个春节便迎来了一大群满清遗老“朝拜”,溥仪大惊,而不久之后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溥仪被一群满洲旗人认了出来,顿时万岁声,扣头声响彻公交车站,溥仪尴尬异常连忙离开。周总理听说此事笑着对秘书们说“谁能想到解放都十年了还有人愿意给溥仪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