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随笔 > 回望 求真 启迪――记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

回望 求真 启迪――记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近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全国多家考古所、博物馆举办的“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在北京大学考古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分“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考古”和“考古技术与方法”6个单元,通过370余件(组)文物以及图片、研究报告、论文、实物等,展现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1952年创立考古学专业,田野考古是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一专业成为我国考古领域的重要教学、科研力量。据了解,1990年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师生参与的重要考古发现逾30项。在大量考古实践中,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逐步摸索出适合考古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田野发掘、室内整理以及后期研究的学术规范与技术体系。

  本次展览在兼顾观赏性的同时,突出展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科研和人才培养成果。其中,展览第三单元“夏商周考古”展出了1957年秋,1953级本科生在宿白、邹衡等教员带领下赴河北邯郸实习的史料。这次实习确立了北京大学田野考古教学体系中“发掘—整理—调查—编写报告”的完整训练模式。该模式不但被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沿用至今,而且也为国内高校的考古专业所借鉴。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表示,学院的教学科研始终针对考古学科重大问题,从田野考古、实验室研究、文物保护展示、考古学技术与方法探索到考古规范体系的建立,学院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考古价值认知、保护和传承利用的学科体系。“本次展览一方面展现了北大考古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寻真历程,另一方面也鞭策我们反思过去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找到引领未来发展的道路。”陈建立说。

  在展览第六单元“考古技术与方法”中,记者看到了所展示的记录文物建筑的测绘线图与虚拟现实模型,前者是北京大学文物建筑专业历届本科生的测绘实习作业选,后者则是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古代建筑VR课件选。该单元以专题展示形式配以大量科研器材,不仅展现古建筑研究严谨的学术方法,更呈现学科前沿新技术,例如三维扫描、航拍、全景记录等。“这些最新技术都是我们在古建筑记录与保护实践中用得到的。VR设备、互动体验装置等能够让观众体验、感受文物建筑之美,在他们心中唤起文物保护的意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三年级本科生王可达说。

  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从田野调查、发掘、整理到遗迹遗物的保护、展示,现代科技始终伴随考古学研究的每个环节。“我们用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告诉观众考古有趣且充满未解之谜。考古不仅限于专业学者,公众如果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可以参与到考古研究中来。”陈建立说。

  “展览中的这些考古学家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的前辈、同学,也是我们的恩师与好友。”王可达表示,这次展览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透物见人”,“对我而言,通过这些文物能与发掘者、研究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与共鸣,是难能可贵的。”

  陈建立认为,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师生们在探寻历史真实面貌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如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建立田野考古实习的教学模式,最早成立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设置了相对完整的考古学教学体系等。“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初步了解考古学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考古、考古学能为现代社会提供什么启示意义等,也想通过这次展览来展现科学研究的过程。”陈建立说。

责编:韩翰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回望 求真 启迪――记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