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英雄名录 > 李井泉,投笔从戎的忠诚战士

李井泉,投笔从戎的忠诚战士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他参加过南昌起义军、长征,是极少数在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均任职过的将领之一;他在抗日战争期间领导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主政四川和西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连任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他,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井泉。

  1909年,李井泉出生于江西临川唱凯。15岁时,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读书,随即就为校园内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热潮所振奋,与其他进步学生商议成立“读书会”,暗中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问题。

  1926年10月北伐军进攻临川时,他与“读书会”成员一起秘密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深入城郊动员农民支援北伐军。大革命中,他积极参与组建工会、农民协会组织,惩处土豪劣绅。

  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部队南征,在三河坝被冲散后,李井泉留在广东东江地区做地方工作。1930年夏天,受东江特委派遣,去中央苏区红4军前委送信做联络工作,前委书记毛泽东接见了他,认为他很适宜做政治工作。此后,他被分配到红一方面军政委办公室担任秘书长,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31年至1934年10月,先后担任红35军、独3师、红21军政委,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期间参加了乐安战役、黄陂战役。

  红军长征初期,李井泉任干部团政治教员、中央直属纵队没收委员会主任。他严格掌握党的有关政策,不该没收的坚决不没收,反对和制止滥打滥杀地主的现象,维护和扩大了红军正义之师的形象,在遵义会议后调任中央直属纵队政治处主任。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李井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政治协理员。张国焘闹分裂,想利用江西老乡关系拉拢他围攻朱德、刘伯承。李井泉回应:“总司令、总参谋长比我站得高、看得远,我赞同他们的意见!”张国焘碰了钉子,把他贬到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上级政治科教导员。面对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危局,李井泉对学员进行说服教育,对张国焘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抵制,维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井泉先后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政委,大青山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大青山地区是通往大西北和陕甘宁边区的北部门户,又靠近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北翼,地位极为重要。他率支队突破重重封锁线,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经过百余次战斗,粉碎敌人15次大规模“扫荡”和围攻,歼灭大量土匪、日伪军和汉奸,开辟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解放战争中,李井泉历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晋绥军区政委、晋绥野战军政委、华北3兵团政委等职。他十分重视地方部队建设,在贺龙领导下,将游击队等逐步整编升级为野战部队,使晋绥地区的野战机动兵力增加了近3倍,战斗力也日渐提高。1948年,晋绥部队歼敌5.5万余人。他还领导了晋绥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参加指挥了绥包战役。

  在四川工作期间,李井泉与邓小平、贺龙等领导四川军民,开展征粮剿匪、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支援解放军入藏等工作,巩固新生政权。同时,发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修都江堰,提高粮食产量。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时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的他顾全大局,从四川调出150亿公斤粮食支援全国。他还大力发展四川省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后又领导西南三线建设全面推开,取得开创性成效。

  1960—1985年,李井泉先后5次回乡视察、探亲。当了解到唱凯有一条河无桥,群众过往不便,洪水期有船翻人亡事故时,他积极支持群众倡议建一座“万年桥”,并亲笔为桥题词“发展经济,方便交通”。家乡人民赞他“掌权不忘民,井泉万年松。”1989年4月24日,李井泉在北京病逝。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李井泉,投笔从戎的忠诚战士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