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兰(1930~1988)原籍寿光县,1936年举家逃荒迁至沾化县义和镇小河村(今属东营市河口区),靠垦荒种地勉强糊口。1945年2月,15岁的王友兰参加八路军清河军区沾西独立营当卫生员。他勤奋学习救护、医疗、医药等方面专业知识,几年后成长为具有医、护等多方面基本技能的“八路医生”。1948年秋,王友兰所在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在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中,王友兰在战场救护中做出突出成绩,被评为十纵模范医务工作者。上海解放后,王友兰所在部队改编为上海警备部队,他调任警备司令部卫生队队长。
1951年,被选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剂系深造。因幼时家贫,王友兰只断断续续读过几年小学。学习期间,王友兰以“要事业不要命”的精神,攻克学业上的一个个难关,三年后以全优成绩毕业,并被破格留校任教。他在二军大先后任教师、副教授、药剂教研室主任等职。1984年,药剂研究所承担建国以来第一部《药剂剂量规范》中部分课题的编纂任务。王友兰率领课题组完成编写任务,受到军委和总后的嘉奖。1988年10月17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