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丘惨案纪念碑
乐东仁老师制作的《王家河“石丘惨案”资料汇集》
从汉口出发,经岱黄公路驱车1小时,就到达了黄陂区王家河街(原王家河镇)。如今这里号称“湖北芦笋第一镇”,可是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75年前,日寇制造的“石丘惨案”就发生在这里。
75年前发生了什么事
据《湖北抗日战争史1931~1945》等史料记载,武汉沦陷以后,王家河一带成为游击区,新四军和国民政府军游击队多次在此打击伪军,日军将王家河两岸全部划为“匪区”。
1939年9月1日深夜,日军700余人分三路袭击王家河。
中路日军直扑国民政府军游击队驻地柑子树刘湾,途经高庙时将8个和尚绑走杀死,并将趁夜凉割稻的一群农民砍死于田中。
日军占据刘湾后,天已大亮,即向王家河两岸各村进行搜捕和“扫荡”。他们见两名青年妇女,便强行剥去衣服,当猴牵着取乐。78岁的老人刘银山及其孙子死于乱刀之下。10余名躲藏在暗楼的妇女,被日军强行拖下来,横加侮辱。
在王家河镇外等地,日军对逃难的人群发射毒瓦斯弹,不少人口鼻流血、窒息昏厥。有孕妇二人中毒后,胎儿死于腹中。
当天下午2点左右,日军把从王家河镇周围25个村抓来的村民,赶到镇南一块名叫“石丘”的大田里。日军先从人群中挑出十几名壮年村民当苦力,强迫他们洗刀、抬尸、挖坑。然后把剩余的村民按一排5至9人进行分组,用绳子捆起来。
日军门协中队长一声令下,日本兵们便冲入人群,将村民拖至石丘中央,分作一排排就地跪下,接着日本兵举刀直劈,霎时人头纷纷落地。对残存者,日军又架起机枪全部射杀。大屠杀历时1个小时,除了在各村分散杀害的以外,日军仅在石丘就集中屠杀了480余人。
惨案之后,王家河镇闭市数月。仅13户人家的耙齿港李湾就有寡妇10人,大李湾被害者24人,因忧愤致死的又达数十人。其他各村因田园荒芜、老幼无依,或病、或饿、或流落他乡而致死者,则更难计其数。
石丘人记得那惨痛的一幕
现在的王家河街有个中心广场,广场一角立有“石丘惨案纪念碑”。
昨天傍晚时分,广场上空旷安静,只有几个小孩在玩耍;晚上7点以后,广场上散步的人多了起来,随着音乐声响起,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
记者随机找到60多岁的万婆婆,问她是否知道当年的惨案,她回答得十分干脆:“当然知道!纪念碑的后面和左边原来是两个水塘,当年塘里的水全都是红的。碑下面就是埋尸体的大坑。”
万婆婆又说:“街上卖肉的王师傅,他的父亲王兆乐当年侥幸捡了条命。日本人抓走了他,他家里人已经去准备棺材;他到了塘边才知道,日本人不是要杀他,是要他洗刀。他战战兢兢地洗了刀,吓得直抖。”
记者问万婆婆:“来这里祭奠、纪念的人多吗?”
她说:“多啊,每年都有人来,有本地还有外地的,有学生也有上班的。”
退休教师为抢救记忆而奔走
看到记者在纪念碑附近拍照、采访,周围的群众渐渐聚拢过来,他们热心地向记者推荐了王家河中学的退休语文教师乐东仁。
乐老师说:“我是七七事变那年出生的,惨案发生时我才2岁。上世纪70年代,我调回王家河中学教书,了解了更多的史料,开始有意识地寻访周围村民,请他们回忆当年,并做了记录。”
乐老师拿出自己装订的《王家河“石丘惨案”资料汇集》,只见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一个个惨案幸存者的口述——
“我叫刘观德,当时我从围捕中逃了出来,趴在石丘附近的芋头田中,亲眼看见一队日兵刽子手登场,头捆白布巾,赤着膀子,手握军刀,从10米外跑步向前,屈臂挥刀,嚎叫一声,挥刀砍下,一排排人头落地,……接着第二排行刑队疾步冲来……”
“我叫李德高,鬼子松开我们的绳子,喝令‘开路’!我们稍为犹豫一下,又一长声‘开路’!于是都拼命向前跑去,这时只听到一阵阵枪响,人群一个个倒下,我也中了一枪,鬼子以为我死了……”
乐老师指着纪念碑说:“上世纪60年代,政府就在此建立了惨案公墓,并立碑纪念。后来,周围杂草丛生,几乎湮没了墓碑……”乐东仁看在眼里,很是心痛,他给各级政府反映,呼吁对惨案旧址进行修缮和维护,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黄陂区政府将这里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重修了纪念碑,建成了今天看到的广场。
每逢清明,乐东仁都会到纪念碑下为逝者献花。“我不会忘记这些父老乡亲,我相信人们都会记得他们。”(记者李煦 何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