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首发的还有《第21次是国家公祭》、《南京保卫战史》、《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说》、《血腥恐怖金陵岁月》等5本新书。此次首发的6本新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叙述了南京大屠杀故事。
据了解,《南京大屠杀辞典》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和南京出版社,共同组织海内外专家编撰而成。共收录词条8000多条,200多万字。整部辞典从策划、词条编撰到本次第一卷的出版,历时四年。从举办启动仪式、聘任专家,到框架讨论会、集体审读词条,先后召开十多次会议进行讨论。共有来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江苏省社科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市档案馆与纪念馆等众多科研和档案部门,以及日本、美国、俄罗斯、丹麦、德国等10余个国家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辞典的编撰工作。编撰过程中,专家们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撰写词条,审议辞典框架编排,审校词条内容。整套辞典按照历史时间顺序,真实反映南京大屠杀前、南京大屠杀中、南京大屠杀后三个时段的历史。辞典汲取了30多年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本科学严谨的史学研究辞书,为专家学者研究提供便利。同时,词条语言客观平实、通俗易懂,在一些重要词条中插入了配图,也能成为大众读者的工具书,使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辞典主编、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介绍说,《南京大屠杀辞典》是国内外第一部有关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辞书,是对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三十多年成果的一次总结,汇集了当今海内外数十位专家的集体智慧。本次出版发行的第一卷,完整呈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前的历史,共包括历史背景、日机轰炸南京与南京空战、日军攻击南京、南京安全区及其难民营成立、南京保卫战、南京沦陷6个方面的内容,收录词条2600多条,近40万字。在首个南京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南京大屠杀辞典》第一卷的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促进了南京大屠杀史实的传播,同时也是对歪曲和否认南京大屠杀言论的有力驳斥。南京出版社传媒集团朱同芳董事长在首发式上透露,《南京大屠杀辞典》的第二、三、四卷,将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陆续推出。
纪念馆朱成山馆长、江苏省文化厅李慧女士共同撰写的《第21次是国家公祭》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回顾了20年来,作者亲自参与的南京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的历程,指出在江苏暨南京市连续20年举办地方性公祭的基础上,第21次公祭上升到国家公祭,将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上升为了国家意志。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同志在该书序言中指出,该书“对广大读者深入理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会大有帮助”。
此外,同时首发的“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与文献系列丛书”第32-35卷,也是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撰写的《南京保卫战史》(“丛书”第32卷)一书,将南京保卫战放入整个抗日战争的宏观视野中考量,充分吸收了中、日双方有关战役准备和战况的资料,融入了作者30多年来的研究,是大陆第一本研究南京保卫战的专史著作。全书共分第十四章,既有战前的背景介绍,又有保卫战中各战线的军事行动,还有作者对保卫战的“历史沉思”。孙宅巍研究员表示:“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守军表现出了英勇顽强、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抗战精神,不能以偏概全和以成败论英雄”。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陆束屏教授作为一位从南京走出去的中国学者,对南京大屠杀期间,英、美等第三国人士有关南京大屠杀记载的历史研究,投入了颇多精力,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自2012年以来,已先后编著出版并编入“丛书”第30卷《美国外交官的记载》、第31卷《英国外交官的记载》。今年,他又编著出版了《血腥恐怖金陵岁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外人士的记载》(“丛书”33-34卷)。书中收录了明妮·魏特琳于1937年8月-1940年4月期间记载的日记;重新整理、注释了现保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曾经发表于《民国档案》上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于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所记的日记;翻译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加拿大籍英文教授弗洛伦丝˙埃达˙柯克,于1938年6月9日-16日访问南京的随记;节选编译了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中国籍生物教授邬静怡的英文自传。通过该校四位教职人员的不同视角,揭示她们亲历、亲记的有关南京大屠杀前后的历史片段。
由南京军区政治部一级作家徐志耕,在20多年前调查、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说》一书,编入“丛书”第35卷,汇集了7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证言。早在1986-1987年间,徐志耕先生便在南京城走街串巷,开始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调查,并出版了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纪念馆朱成山馆长评价说:在当年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还属冷门,就连历史学者也涉足寥寥的时期,徐志耕先生将作家特有的视角,对准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这一特殊的群体,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田野调查工作。在他的笔下,这些历史证人的哭诉和激愤,辛酸和血泪,记忆和情感,苦难和希望,全部鲜活起来。他用心、用情、用脚写成了这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说》。
在首发式最后,作者代表还向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南湖一中、江东门小学等6家单位赠送了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