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亲历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2日,董小吾和十几个同学在南京的一家后方医院工作。可当时南京城已经戒严了,根本出不去。于是和同学商量后,他们决定躲避到难民营(当时的国民党陆军学院)。
董老回忆说,虽然陆军学院的学员已经转移到后方去了,但作为南京市内极少的几个所谓的&安全岛&,这里已经住着上万名难民。董小吾和同学与其他难民一起住在三楼的一间大教室里,教室里住着30来个人,有男也有女。
12月13日,南京沦陷,大批日本兵进城。侵略者耀武扬威进城的时候是傍晚。血色黄昏中,南京城的大街小巷没有一个人影,17岁的董小吾站在陆军学院的三楼看着日本军的步兵、骑兵和坦克嚣张地横行。
据说,当时国际友人与日军定下的协议,不准他们进入难民营伤害、杀害难民。
14日上午9点多,&鬼子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立即屏声敛气,&静得心脏都停止跳动了&。又过了大约5分钟的样子,就从楼道的一边传来皮靴踩在木地板上&嗵!&&嗵!&的声音。董小吾当时就住在一进教室门的位置,上来的日本兵约有一个班的样子,其中两个日本兵分别站立在门口两边,后面一个长官模样的日本军官操着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喊道:&统统站起来!&同时,从他身后一下子拥进来十来个日本兵,他们很快就持枪分散站在教室里。
住在董小吾对面的是一位60多岁的江苏老人,大概因为年老体衰,他一连两次都没有从地铺上起来。就在他吃力地想第三次站起来时,一个日本兵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举起上了刺刀的步枪照着老人的前胸捅去,老人立即痛苦地呻吟起来,当时刺刀的半截已经刺入了老人的胸部,那个日本兵狞笑着拔出刺刀,鲜血立即喷溅出来,不仅溅了那个日本兵一身,还溅在了董小吾的脸上。
这是董小吾第一次目睹屠杀场面,他害怕极了,大脑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日本兵在叫喊:&统统下楼去!&他机械地跟着众人下了楼,才发现住在同屋西北墙角的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的一对姐妹和她们的父母被留了下来。楼下有一条马路,路两边各有一个院子。董小吾看到,东边的院子里是老人、孩子和妇女,西边院子里全是青壮年男子。日本兵用枪托驱赶着人们,机灵的董小吾想挤到东边的院子。一个留着大胡子的日本兵察觉到了他的想法,远远地冲着他喊:&你的,过这边来。&董小吾一边朝西边院子挪着,一边思考着对策。突然他发现,身边有一个年龄跟自己相仿的&小白脸&日本兵在认真地看中国书,情急之下,董小吾拉了一下&小白脸&的衣袖,&小白脸&从书本上移开目光好奇地看了他一眼,又低头看书了。这时盯住他不放的&大胡子&又开始催促。实在没有一点办法的董小吾再次拉了&小白脸&的衣袖,还一边用手比划着告诉对方&我也是看书的学生&。为了让&小白脸&相信,他还让&小白脸&摸了摸自己没有干过农活也没有拿过枪的双手。大概&小白脸&明白了他的话,正在犹豫的时候,董小吾看到后面走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立即上前搀扶着老人朝东院走去。&大胡子&生气了,叽哩哇啦地叫喊着。董小吾忙指着&小白脸&比划,向&大胡子&表示:&是他让我到这边的。&就这样,他逃过了这一劫难。
很快,东院里的那些青壮年男子被大卡车拉走了。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样子,董小吾看到,与他同住一室的那对姐妹衣衫不整,头发凌乱地被父母搀扶着从楼里走了出来。后来等日本兵走后,姑娘的一位老乡说她们被鬼子糟蹋了。从那天起,难民营里的年轻女子要么用围巾把脸裹起来,要么就是用灰把脸弄得很脏。
当晚,与他同住一层楼的一个男青年满身血污地回到了难民营。据他说,他们被鬼子拉到山上,然后用机枪扫射。
目睹了沦陷区的惨象,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董小吾痛心疾首,一种不甘沉沦的民族正义感在心中爆发。在党组织的指引下,董小吾离开南京于1938年经西安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抗日的洪流中。在延安,董小吾报名参加了职业陕公剧团,成为一名文艺战士,从此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
1939年,董小吾调入一二O师三五八旅政治部战线剧社任戏剧教员,后担任艺术指导。1939年6月,董小吾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8月,在华北战场,八路军和游击队健儿,从高低纵横的山岳沟壑中,从漫山遍野的青纱帐里,万箭齐发,以正太路为主要目标,扑向敌人控制的数百里铁路线和数千里的公路线,一夜之间,把敌人在华北苦心构筑的&囚笼&砸得支离破碎。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胜利震动了全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喜讯传来,激起了董小吾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他顶着战场的硝烟,在战地一气创作了一组7首《百团大战联唱》歌曲,热情讴歌浴血奋战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战士,讴歌&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因为在一次战役中,我军攻克山西阳方口火车站,对日本侵略者以痛击,所以董小吾随即创作了歌曲《阳方口小调》。为了便于传唱,他先教抗日小学的孩子们唱,再教村剧团唱。这些鼓舞抗日军民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直到今天还作为民歌传唱在晋西北地区。
1941年,董小吾担任战线剧社副社长。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日寇、国民党反共势力同流合污,共同对付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董小吾率剧社随军转战晋西北做战斗鼓舞宣传工作,后迫于形势的要求,战线剧社撤销。1942年初,董小吾和杨陆游(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被派往延安带职学习,董小吾被分配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部学习,为该院研究生,从而使他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文艺基本理论,为他很深的艺术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编导的歌剧《刘胡兰》更是家喻户晓,贺龙元帅称他是&用小米和黑豆喂大的艺术家&。1953年董小吾被任命为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第一任团长。即使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种种迫害打击,但他始终坚定信仰:&我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艺术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
1937年12月12日,董小吾和十几个同学在南京的一家后方医院工作。可当时南京城已经戒严了,根本出不去。于是和同学商量后,他们决定躲避到难民营(当时的国民党陆军学院)。
董老回忆说,虽然陆军学院的学员已经转移到后方去了,但作为南京市内极少的几个所谓的&安全岛&,这里已经住着上万名难民。董小吾和同学与其他难民一起住在三楼的一间大教室里,教室里住着30来个人,有男也有女。
12月13日,南京沦陷,大批日本兵进城。侵略者耀武扬威进城的时候是傍晚。血色黄昏中,南京城的大街小巷没有一个人影,17岁的董小吾站在陆军学院的三楼看着日本军的步兵、骑兵和坦克嚣张地横行。
据说,当时国际友人与日军定下的协议,不准他们进入难民营伤害、杀害难民。
14日上午9点多,&鬼子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大家立即屏声敛气,&静得心脏都停止跳动了&。又过了大约5分钟的样子,就从楼道的一边传来皮靴踩在木地板上&嗵!&&嗵!&的声音。董小吾当时就住在一进教室门的位置,上来的日本兵约有一个班的样子,其中两个日本兵分别站立在门口两边,后面一个长官模样的日本军官操着不太流利的中国话喊道:&统统站起来!&同时,从他身后一下子拥进来十来个日本兵,他们很快就持枪分散站在教室里。
住在董小吾对面的是一位60多岁的江苏老人,大概因为年老体衰,他一连两次都没有从地铺上起来。就在他吃力地想第三次站起来时,一个日本兵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举起上了刺刀的步枪照着老人的前胸捅去,老人立即痛苦地呻吟起来,当时刺刀的半截已经刺入了老人的胸部,那个日本兵狞笑着拔出刺刀,鲜血立即喷溅出来,不仅溅了那个日本兵一身,还溅在了董小吾的脸上。
这是董小吾第一次目睹屠杀场面,他害怕极了,大脑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听到日本兵在叫喊:&统统下楼去!&他机械地跟着众人下了楼,才发现住在同屋西北墙角的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的一对姐妹和她们的父母被留了下来。楼下有一条马路,路两边各有一个院子。董小吾看到,东边的院子里是老人、孩子和妇女,西边院子里全是青壮年男子。日本兵用枪托驱赶着人们,机灵的董小吾想挤到东边的院子。一个留着大胡子的日本兵察觉到了他的想法,远远地冲着他喊:&你的,过这边来。&董小吾一边朝西边院子挪着,一边思考着对策。突然他发现,身边有一个年龄跟自己相仿的&小白脸&日本兵在认真地看中国书,情急之下,董小吾拉了一下&小白脸&的衣袖,&小白脸&从书本上移开目光好奇地看了他一眼,又低头看书了。这时盯住他不放的&大胡子&又开始催促。实在没有一点办法的董小吾再次拉了&小白脸&的衣袖,还一边用手比划着告诉对方&我也是看书的学生&。为了让&小白脸&相信,他还让&小白脸&摸了摸自己没有干过农活也没有拿过枪的双手。大概&小白脸&明白了他的话,正在犹豫的时候,董小吾看到后面走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他立即上前搀扶着老人朝东院走去。&大胡子&生气了,叽哩哇啦地叫喊着。董小吾忙指着&小白脸&比划,向&大胡子&表示:&是他让我到这边的。&就这样,他逃过了这一劫难。
很快,东院里的那些青壮年男子被大卡车拉走了。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的样子,董小吾看到,与他同住一室的那对姐妹衣衫不整,头发凌乱地被父母搀扶着从楼里走了出来。后来等日本兵走后,姑娘的一位老乡说她们被鬼子糟蹋了。从那天起,难民营里的年轻女子要么用围巾把脸裹起来,要么就是用灰把脸弄得很脏。
当晚,与他同住一层楼的一个男青年满身血污地回到了难民营。据他说,他们被鬼子拉到山上,然后用机枪扫射。
目睹了沦陷区的惨象,饱尝了颠沛流离之苦,董小吾痛心疾首,一种不甘沉沦的民族正义感在心中爆发。在党组织的指引下,董小吾离开南京于1938年经西安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投身抗日的洪流中。在延安,董小吾报名参加了职业陕公剧团,成为一名文艺战士,从此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
1939年,董小吾调入一二O师三五八旅政治部战线剧社任戏剧教员,后担任艺术指导。1939年6月,董小吾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8月,在华北战场,八路军和游击队健儿,从高低纵横的山岳沟壑中,从漫山遍野的青纱帐里,万箭齐发,以正太路为主要目标,扑向敌人控制的数百里铁路线和数千里的公路线,一夜之间,把敌人在华北苦心构筑的&囚笼&砸得支离破碎。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的胜利震动了全国,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喜讯传来,激起了董小吾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他顶着战场的硝烟,在战地一气创作了一组7首《百团大战联唱》歌曲,热情讴歌浴血奋战的八路军和游击队战士,讴歌&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因为在一次战役中,我军攻克山西阳方口火车站,对日本侵略者以痛击,所以董小吾随即创作了歌曲《阳方口小调》。为了便于传唱,他先教抗日小学的孩子们唱,再教村剧团唱。这些鼓舞抗日军民的歌曲深受人们喜爱,直到今天还作为民歌传唱在晋西北地区。
1941年,董小吾担任战线剧社副社长。当时形势十分严峻,日寇、国民党反共势力同流合污,共同对付八路军和抗日根据地。董小吾率剧社随军转战晋西北做战斗鼓舞宣传工作,后迫于形势的要求,战线剧社撤销。1942年初,董小吾和杨陆游(原四川音乐学院院长)被派往延安带职学习,董小吾被分配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部学习,为该院研究生,从而使他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文艺基本理论,为他很深的艺术造诣,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编导的歌剧《刘胡兰》更是家喻户晓,贺龙元帅称他是&用小米和黑豆喂大的艺术家&。1953年董小吾被任命为解放军总政歌舞团第一任团长。即使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种种迫害打击,但他始终坚定信仰:&我是党一手培养起来的艺术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