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国学经典 > 唐僧西天取经没碰到孙悟空之前是带了两个侍从的 后来为什么不见踪影了?

唐僧西天取经没碰到孙悟空之前是带了两个侍从的 后来为什么不见踪影了?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说到唐僧刚开始离开大唐去西天取经,李世民给他配的两个侍从,不过有细心的朋友发现,为什么后来救孙悟空的时候这两个侍从都不见了踪影呢?

唐僧取经启程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为他配的两个侍从,做了弟子;令一匹雪白骏马,做为脚力。有人说,这两人我知道,是两个凡人,在双叉岭的时候就被特处士和熊山君撺掇魔王吃掉了。这剧情很正常啊,凡人被吃,唐僧金蝉子转世,被太白金星所救,很合理。

其实一点也不合理,不管是魔王,还是熊山君或者特处士,都是吃人不眨眼的妖魔。没有理由在抓到三个人的情况下,留下一个,三妖分食两人。干脆点一妖抱着啃一个多好,还能碰个杯啥的。而且唐僧明显细皮嫩肉,吃起来也比自幼操劳的两个侍从口感好多了。

而出现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只能说明,是三只妖怪有意要吃掉两个侍从,留下唐僧不敢伤害的。在原著中清楚的写着:熊山君道:“不可尽用,食其二,留其一可也”魔王领诺,即呼左左,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

是熊山君提出来的,这唐僧不能吃,俩侍从吃了得了。然后三妖在唐僧面前表演了刺激的节目“大吃活人”,差点把唐僧活活吓死。

其实,这不是巧合,而是设计好的一出戏,为了让唐僧知道身旁需要一些能降妖除魔的徒弟。而设计这出戏的,正是压在距离双叉岭不远处两界山的孙悟空。

孙悟空得到菩萨点化是在唐僧之前的,所以他在唐僧到来之前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如果唐僧到来,身旁跟的有不少随从怎么办,唐僧还会收这个看起来妖里妖气的猴子吗?所以,保证唐僧身旁干净是极其重要的。

镇山太保做为凡人,都听说过两界山下压着神猴,那此地的妖怪自然也知道。凭孙悟空的能力,点化或者胁迫这些妖怪为其搜寻取经人并不是难事。在找到唐僧之后,要迅速处理掉他旁边的人,最好让他知道这路上的妖魔有多恐怖,这样他才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本领高强的孙悟空。

这两个侍从,从一开始,就注定要死在路上。可笑这一群自称慈悲的满天神佛,眼睁睁看着这戏码,在二人死后,才派太白金星出来指引,当真是可悲可叹。所以说,读西游的时候得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当时吴承恩没有考上科举,屡次不中,吴承恩的家境日以贫寒,而且也看清了官场各种黑暗。种种状况让他满心的愤怒,所以只能通过写书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辗转多年终于成就了这部旷世奇书《西游记》。

热门排序

推荐文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全文翻译 中庸第二十一章原文及翻译 《水浒传》中的石秀为何被称作拼命三郎?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 鸿门宴的典故 中庸第十章原文及翻译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中庸全文翻译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全文翻译 讲述古代唯美爱情的古诗词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唐僧西天取经没碰到孙悟空之前是带了两个侍从的 后来为什么不见踪影了?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