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比锡战役,发生于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拿破仑以18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30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拿破仑败返莱茵河西岸,最后返回巴黎。隔年元老院宣告废除拿破仑的帝位。整场战役下来,反法联盟死伤约5.4万人,法军约死伤3.7万人。
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拿破仑的战败代表着拿破仑统治德意志的最后希望已经幻灭,反法联军于1814年3月31日进入巴黎,同年4月11日,拿破仑宣布无条件投降,拿破仑本人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厄尔巴岛,依然保留“皇帝”称号,领土仅限于厄尔巴岛。
战役背景
1812年12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回到了巴黎。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他足足调动了57万大军,然而这位有着“欧洲第一名将”称号的天才军事家,却在俄国犯下一连串战略和战术错误。
在1812年的10月19日,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离开莫斯科回国。一路上风雪大作,无情地打在法军十万官兵的脸上。法军又冷又饿,加上俄军不断地骚扰阻截,兵力越来越少。经过克拉斯内、别列津那河血战,残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终于甩掉了俄军。曾经所向无敌的大军团,如今只剩下25000-30000人得以逃出生天。
宜将剩勇追穷寇。俄军很快越过国境,攻入东普鲁士。由于有20万把移动的俄国刺刀撑腰,早就对法国人憋了一肚子气的普鲁士人,立刻跳反向俄国人投怀送抱。和后世民族优越感爆棚的德国人不同,在当时的普鲁士人眼里,“劣等民族”斯拉夫人可是货真价实的解放者。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见势不妙也选择了与俄国、普鲁士结盟,强盛一时的法兰西帝国开始风雨飘摇。
拿破仑回到巴黎后,立刻整军备战。在短时间内又征召了三十万新兵重新组建大军团,准备迎接联军的反扑。1813年,拿破仑凭借着过人的军事才华在吕岑和包岑战场仍然取得了胜利。然而因缺乏骑兵和战马,未能歼灭俄普联军的主力。双方均精疲力竭,不得不暂时休战。
与此同时,西班牙的状况同样岌岌可危。在威灵顿的率领下,英、葡、西联军在维多利亚之战决定性地击败了法军,已逐渐逼近法国南大门。面临两线作战的法军,战略态势非常恶劣。
要想稳住东线的战局,确保奥地利帝国保持中立至关重要。弗朗茨二世皇帝派出梅特涅出使法国,向拿破仑提出解散华沙大公国,解散莱茵同盟,让出萨克森等条件;梅特涅警告拿破仑说,如果拿破仑不表示议和,奥地利将参加第六次反法同盟。这些拿破仑绝无可能接受的。事到如今就是亲家也不得不兵戎相见了。
1813年8月,联军与法军在德累斯顿战役展开激战。虽以法军的胜利而告终,但未能给予联军重创。与此同时,其他战线上的法军却不断失利。身处大逆风局,曾经不可战胜的拿破仑还能重现当年奥斯特里茨战役的荣光,一举打垮反法联盟吗?
战役结果
19日上午9时沙皇要求坚守莱比锡的法军后卫部队投降,以保全该城,但遭到守城法军的断然拒绝。
法军在后撤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意外的情况:负责保护桥梁的一个工兵班长接到命令说,敌方追兵一到就要立即炸毁桥梁。当布吕歇尔的少数骑兵沿河向林德瑙方向迂回时,枪声使工兵班长着了慌。误认为敌人的大队追兵已到,因而引爆了预先放置好的炸药,炸毁了法军撤退的惟一一座石桥,使后卫约两万八千名官兵无法过河,其中包括军长劳里斯顿、雷诺,麦克唐纳和十六日刚刚晋升为元帅的波兰亲王波尼亚托夫斯基。
麦克唐纳跳入河里,侥幸游到了对岸,身负两处枪伤的波尼亚托夫斯基带着“波兰不会亡”的遗憾被淹死,法军全部被俘。震惊欧洲的莱比锡战役,就是这样结束了。
这一仗,法军共损失六万五千余人,除战死之外,有三十六名将官和三万余人做了俘虏。另有二十八面军旗,九百辆弹药车、三百余门火炮和四万余枝步枪被联军缴获。拿破仑率领撤退出来的法军且战且退,于十一月初到达莱茵河一线,他留下马尔蒙率领三个军在美因兹做后卫,自己返回了巴黎。十月十一日,圣西尔在德累斯顿率部投降。虽然联军取得胜利,伤亡却远远大于法军,五万四千名官兵成了法军的枪下鬼,比法军多出近两万。
艾尔斯特河边的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近代的欧洲从此脱出了中世纪的蜕壳。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罹难,走向崩溃,法国人民又像一七九三年那样,面临着外部强敌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