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太平天国的创立者。
洪秀全生于广东一个耕读世家。7岁起在村中书塾上学,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一些古籍。
洪秀全青年时热衷功名,希望通过科学考试进入仕途,以此光宗耀祖,可是他连续三次乡试都失败落选,第三次在广州落选后已经是25岁。受此打击后,他重病一场,一度昏迷。据说病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从此,洪秀全言语沉默,举止怪异。但是洪秀全并不甘心于考试的失败,在6年后的1843年春天,他再一次参加了广州的乡试,结果还是以落选告终。
回到家中,洪秀全翻阅以前在广州应试时收到的基督徒梁发的《劝世良言》一书,受到启发,从此改信基督教,开始向人们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洪秀全最初在广州附近传教,1844年与冯云山一起转至广西一带传教,信徒日益增多。1845年至1846年间,洪秀全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等作品,与冯云山共同制订了拜上帝会的规条及仪式。
1849年,洪秀全与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结为异姓兄弟。1850年9月初,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会众立即到金田团营编伍,达两万人。同年11月太平军在蓉村江木桥伏击清军成功。
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生日那天,洪秀全率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揭竿而起,正式宣布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同年秋季,太平军占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12月,洪秀全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其他四王皆归东王杨秀清节制。
1852年4月,太平军自永安突围,进入湖南省。太平军路经全州时,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伤重死亡。8月,萧朝贵、石达开率军攻打长沙,萧朝贵战死,太平军进攻长沙失利,撤围北上。1853年1月,太平军攻克武昌,人数激增至50万,3月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将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首都。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组织太平军展开北伐及西征。北伐军虽然一度进至天津附近,因孤军深入,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西征军的进展比较顺利,先后攻下安庆、九江、武昌等地。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军反攻至九江附近。1855年初,翼王石达开大破湘军,收复武昌。1856年,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今南京)的围困,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
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定都天京后,军政大事由诸王负责,洪秀全退居幕后,很少过问朝政,大权落在东王杨秀清手上。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另有图谋,假装“天父下凡”迫天王封他为“万岁”。
1856年9月,韦昌辉伙同秦日纲领兵突袭东王府,杀死了杨秀清及其家人,东王部属及其他军民共2万多人也惨杀害,史称“天京事变”。翼王石达开得知消息后,抵达天京,责备韦昌辉滥杀,韦昌辉又杀尽翼王府中家属,石达开连夜逃出城外,在安庆起兵,声讨韦昌辉,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石达开。洪秀全为平众怒,不得不处死韦昌辉和秦日纲等人。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的力量受到严重削弱,是太平天国走向衰落的标志。此后清军开始大举进迫天京,在陈玉成和李秀成等青年将领的支撑下,太平军在数年间阻止了清军的很多攻势。洪秀全为了笼络人心及分散诸王权力,开始滥封王位,封王者竟达2000多人。大封诸王,分散了太平军的指挥权,削弱了太平军的战斗力。
1861年12月间,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以事成后平分中国为条件,协助太平天国打败清朝,遭到洪秀全的拒绝。1862年,陈玉成被清军杀害后,太平天国形势急转直下,天京附近据点逐一陷落。李秀成向洪秀全建议放弃天京,转战中原,反被洪秀全斥责。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于天京(清方记载称自杀),清军在城陷后将他的遗体毁掉,守城太平军全部遇害。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农民运动。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在这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洪秀全表现了他杰出的号召和领导能力。他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国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下,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族弟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单纯杀富济贫的农民起义不同,有自己独特的改造社会的思想和政策,并颁布了一系列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前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洪秀全颁布了其族弟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政纲,说明洪秀全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曾对人说过自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孙中山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借以激发民气,推翻清廷。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因此大家就以“洪秀全”呼之。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
1902年,他鼓励留日学生刘成禺搜集资料,写出一本太平天国史来,1904年成书,定名为《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先生为之作序,交由日本东京祖国杂志社出版,作者署名为汉公。在孙先生的倡导之下,革命党人借太平天国史事宣传反清,一时蔚然成风。
名人名言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要彼此有交谊,互通真理及知识,而各以礼相接。
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彼此之间,既无差别之处,焉有主从之分。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古来事业由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