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生平简介:徐达的故事有哪些?徐达的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你介绍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一生:
徐达生平简介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东)人。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徐达被封为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在功臣排名中,位列第一。
徐达的故事
一、用兵持重 晋升元帅
徐达深谙用兵之道,他以用兵持重、勇谋兼备而驰名。在战争中,他既着眼于战役、战斗局部情况的考虑,也注重对战略全局的分析。因此,常常能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取得战斗的胜利。
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大军驻防和州,可是军中缺少粮草,朱元璋十分着急。朱元璋把手下的将军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们虽然占领了和州,但是,我们现在军粮匮乏,如果元军来攻打,我们就很难对抗了。”这时一个手下人说:“上个月不是韩林儿才任命您为左副元帅吗?让他们给一些军粮不就行了。”朱元璋摇了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虽然被封为左副元帅,但并不受制于他。与他们只能相互为援,不能完全依靠他。再说,大丈夫怎么能受制于人呢?”大家都认为朱元璋说得对,应该另想出路。这时徐达站起来说:“和州是一个不富裕的地方,筹措粮草比较困难,如果我们南渡长江,占据那些鱼米之乡,今后就不愁粮草供应。立稳了脚跟,才能图谋大计啊!”大家认为徐达说得很有道理,就准备渡江攻占太平(今安徽当涂)。
这时赵普胜、俞通海手下有好几万人,战船上千艘,盘踞在巢湖一带,见朱元璋占领了和州,声势浩大,就率兵来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大喜,说:“这真是老天有眼,看来我一定能攻下太平。”朱元璋军先在峪溪口大败元将海牙,然后准备渡江。渡江前,有人说:“金陵(今南京)是一个盘龙卧虎之地,我们应直接去攻占它。”徐达反对,他对朱元璋说:“采石(今安徽当涂北)是金陵的门户,占领了采石,就等于占领了太平,金陵就唾手可得。如果我们直接攻打金陵,既不好打,打下了又不好守。”朱元璋听了徐达的话,命大军进攻采石。
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领大军渡江。廖永安、廖永忠等在长江中,受朱元璋之命,先攻牛渚矶,岸上元军在矶上布阵,朱元璋的船总靠不了岸。这时常遇春赶来,从船上用力一跃,从离岸三丈多远的船上一下子就跳到了岸上,大枪一摆,东挑西刺,元军大败,于是占领了采石。又一路猛打,攻克了太平。
朱元璋攻克太平,脚跟还没战稳,元军就从水上和陆地分兵两路,纠集了数万兵马包围合击。元军的水军在采石渡口,用大船封锁了出入水路,以堵住朱元璋军后退的归路。陆路的大军在陈野先的率领下,对太平城加紧攻击。朱元璋军腹背受敌,形势十分危急。战斗紧张地持续着,双方损失都很大。这时徐达想:“如果这样打下去,元军只会越来越多,而我军却会越来越少。只能智取,不能这样继续打下去。”徐达仔细分析了战局,总结了前一段作战的情况,突然发现陆路的元军只顾围攻,而不顾自己的背后,如果率一支队伍绕到敌人背后,前后夹击,必能消灭敌军。徐达在和朱元璋商量之后,亲自率领了一支年轻精干的骑兵,迅速绕到陈野先部队的背后,突然向其发起猛烈进攻。太平城中的朱元璋见徐达已开始进攻,亦率军冲出城。前后夹击,元军做梦也没想到的,以为是神兵天降,顿时就乱了阵脚。徐达率骑兵左冲右突,打得敌人丢盔解甲,狼狈不堪。陈野先此时还没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正在对他的属下大喊大叫。徐达一见,冲上来将陈野先一把提起,扔在地下,叫手下人绑了。元军一见主帅被擒,全都仓皇逃命,来不及跑的,不是做了刀下之鬼,就是被俘。
这一仗打得很顺利。徐达料定,陈野先被擒,他的儿子陈兆先肯定要率水军前来营救。于是,徐达立即率军东进,占领了溧水(今江苏溧水),以期在这里挡住陈兆先。果然不出徐达所料,陈兆先听逃回的元军说父亲被俘,心里特别着急,立即率自己统领的水军赶来营救。徐达因早有准备,迅速打败了陈兆先,把他也活捉了。元军的包围解除了,陈氏父子也投降了朱元璋。
朱元璋占稳太平,又立即挥师攻克了集庆(今江苏南京),并把集庆改名叫应天府,设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升徐达为元帅。
二、北进中原 安定天下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吴王朱元璋任命中书丞相、信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中书平章政事、掌军国重事常遇春为副将军,率步卒骑兵二十五万人,由淮河入黄河,北进夺取中原。
部队出发后,朱元璋亲自到龙江去祭神,以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当时的人一谈到名将,都首推徐达和常遇春。他们两个人的才能和勇敢相类似,都被朱元璋倚靠和重用。常遇春慓悍敏捷,敢于深入敌阵,而徐达尤其擅长出谋划策。常遇春脾气暴躁,在攻下城邑时,难免会杀人,而徐达却性格温和,他统率的部队,所到之处从不扰民,即使抓到了壮士和间谍,也都以恩义相待,使他们为己所用,因此多数人都乐于归附他。这时,太祖告谕各将领说,带兵稳重而又有严明纪律,攻取城池和战争得胜时,最有大将风度的,是徐达。你们在这一点上都不如大将军。又告诉徐达,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计划,应当从山东开始。
十一月,徐达率军进军山东。开始徐达的大军到了淮安,派使者去沂州招降王宣和他的儿子王信。王信就派了使者来表示投降,而且还写了封贺信,对徐达扫平张士诚表示祝贺。朱元璋知道此事后,遣使臣到了沂州,任命王信为江淮行省的平章政事,他的部下仍旧官任原职,但他的兵马都要听徐达指挥。徐达率军到下邳,都督同知张兴祖由徐州进取山东。后来王信和他父亲王宣两面三刀,表面上向徐达、朱元璋投降,但暗地里却加紧备战,准备打击吴军。朱元璋的密探得知此事,密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赶紧派人秘密传达给徐达,命令他停止行军,赶到沂州静观其变。很快王宣即发兵劫了吴的使者徐唐等,徐达立即率军攻打沂州。王信逃到山西,王宣被徐达杀了。接着相继攻下了峄州(今山东枣庄南)、莒州(今山东莒县)、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派韩政分兵扼守黄河,张兴祖夺取了东平、济宁。徐达率大军攻克了益都,占领了淮、胶各州县。济南投降,又分兵夺取登州、莱州。山东从此全部被平定。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称皇帝,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高皇帝。任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不久,明太祖朱元璋来到汴梁,召见徐达,设酒宴慰劳他,并计划北伐。徐达说:“大军平定了齐鲁,扫荡了河洛,王保保(扩廓帖木儿)正在徘徊观望,潼关已经攻克,李思齐等人狼狈向西逃跑。元朝的声援已经断绝,现在乘胜直攻元朝的京师,不用打什么大仗就可以占领了。”太祖说:“很好。”徐达接着又说:“元朝的大都攻克了,而元主向北逃跑,这时要穷追他吗?”太祖朱元璋说:“元朝的气数已尽,将会像水的干涸一样慢慢消失,我们也要慢慢来消灭他们,不必竭尽兵力去追赶他们,穷寇莫追吗!他们出塞以后,只要加强边境的守卫,防止他们进犯就可以了。”
徐达接受了皇帝的命令,于是与副将军常遇春在河阴会师,分派人马攻占河北各地,接连拿下了卫辉、彰德、广平。部队驻扎在临清,命傅友德修筑陆路,以便骑兵通过,又疏通了河道,以便水师通行。准备工作完成后,挥师北上。很快常遇春攻克了德州,双方合兵攻占了长芦,控制了直沽,造了大量浮桥让士兵渡过。水陆两军同时进发,在河西务(今天津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大败元军,进而夺取了通州(今属北京)。元顺帝一见,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丞相庆通留守,他带着太子后妃,开建德门由居庸关仓皇北逃,到了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二十公里的闪电河北岸,也称开平府)。隔了一天,徐达列兵齐化门,命令人马填平城外壕沟登城。监国的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平章迭而必失、朴赛因不花、右丞张康伯、御史中丞满川等拒绝投降。徐达把他们全杀了,其余的人一个不杀。查封仓库,造册登记图籍珍宝文物,命令指挥张胜领一千兵守卫宫殿门,使宦官保护照顾各宫人、妃嫔、公主,禁止士卒无礼侵犯。官吏百姓都得以安居,市内的作坊店铺也都照常营业。
朱元璋收到捷报后,下诏将元朝的京城大都改为北平府,设置六个卫,令孙兴祖等留守,而徐达与常遇春进取山西。常遇春先攻下了保定、中山、真定,冯胜、汤和攻下怀庆,越过太行山,攻占了泽州、潞州,徐达亦率大军开到。当时扩廓帖木儿正领兵出雁门关,准备由居庸关进攻北平。徐达得讯后,与各将领商议说:“扩廓帖木儿远出,太原必定空虚。北平有孙都督守卫,足以抵御住他。我们正可以出其不意,直捣太原,使他进不能攻,退无处守,正所谓抓住要害乘虚而入。如果他领兵向西来自救,正好把他抓住。”众将听了,都说这是个好主意。于是挥师太原。扩廓帖木儿到了保定,听说太原吃紧,赶忙回军自救。徐达选派精兵夜袭他的营地,扩廓帖木儿只带十八骑逃脱。徐达俘虏了他的部众,并把他们全部收编了。就这样,太原被徐达攻占。接着,明军又拿下了大同,分兵攻取了还未占领的州县,山西遂被全部平定。
洪武二年(1369),徐达率大军西渡黄河,到了鹿台,张思道遁逃,于是攻克奉元。当时李思齐据守陕西凤翔,让部将张德钦等守关中,让张思道守奉元,结果他们都不战而逃。徐达统大军继续前进,泾河渭水之地的老百姓都出来迎降,于是徐达把奉元路改为西安府,让耿炳文守在那里。常遇春率大军到了凤翔,李思齐因惧怕明军,逃到了临洮(今甘肃岷县),常遇春占领了凤翔。徐达此时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的进军方案。许多将领都说:“张思道的能力不如李思齐,这样攻打庆阳就比攻打临洮更容易些,所以应该先打庆阳。”徐达听了,微微一笑说:“你们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事情不是这样的简单,庆阳城险而且部队精锐,一下子不容易拿下来。临洮北面与黄河、湟水相连,西面控制着羌、戎,如果我们占领了它,那里的人足可以补充兵源,那里的物产也完全可以补充军队物资的储备。我们用大军去逼迫它,李思齐若不走,就只能束手就擒。临洮拿下,其他郡县就更不在话下。”于是力排众议,渡过陇水,攻克秦州,拿下了伏羌、宁远,进入巩昌,派遣右副将军冯胜进逼临洮,李思齐果然不战而降。又分兵攻克兰州,打跑豫王,把他的部落辎重全部收缴。回兵出萧关,拿下了平凉。张思道跑到宁夏,被扩廓帖木儿抓住,他的弟弟张良臣举庆阳投降。徐达派薛显去受降。张良臣又叛变,晚上出兵袭击打伤了薛显。徐达指挥部队把他包围。扩廓帖木儿派将领前来援救,徐达反击,把他们打跑了,于是庆阳被占领。张良臣父子一看不妙,投井自杀,被明军捞出来斩了。陕西地区从此平定。太祖下诏徐达班师,赐给了他大量的金银和布帛。
太祖正准备论功大行封赏,而扩廓帖木儿攻打兰州,杀了指挥使。这时候副将常遇春已经死了。洪武三年(1368)春天,太祖再以徐达为大将军,平章李文忠为副将军,分道出兵。徐达从潼关出西路,直捣定西,攻打扩廓帖木儿。李文忠从居庸关出东路,穿越沙漠,追赶继位的元主。徐达到了定西,扩廓帖木儿已退到沈儿峪屯守,徐达进兵逼迫他。隔壕沟砌起了堡垒,每日数次接触。扩廓帖木儿派精兵从小道猛然强夺东南的堡垒,左丞相德济仓皇失措,部队惊慌骚动,徐达领兵把他们打退了。胡德济是胡大海的儿子,徐达因为他是功臣的儿子,所以把他戴上刑具押往京师,而把他手下的几个指挥官斩首示众。第二天,整顿队伍抢夺沟壕,拼死作战,大败扩廓帖木儿的军队。俘虏了敌郯王、文济王以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部属一千八百六十多人,将士八万四千五百多人,马、骆驼和其他牲口数万头。扩廓帖木儿仅仅带着他的妻子等几个人跑到了和林。
徐达打败了扩廓帖木儿,立即率部队从徽州南面出发到略阳,攻克了沔州,进入连云栈,攻克兴元。副将军李文忠亦攻克应昌,俘获元嫡孙、妃、公主、将相。捷报先后传了上去。太祖下诏命令休整军队班师还朝,并亲自到龙江慰劳迎接。十一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大封功臣,授予徐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改封魏国公,年俸禄五千石,给予世袭铁券。
第二年,徐达率领盛熙等到北平操练军队,修缮城池,调动山后军兵充实各个卫府,设置了二百五十四个屯,开垦荒地一千三百多顷。这年冬天,诏徐达回京师。洪武五年,再派大军征讨扩廓帖木儿,徐达任征虏大将军由中路出,左副将军李文忠从东路出,征西将军冯胜从西路出,各带五万骑兵出塞。徐达派都督蓝玉在土剌河打败了扩廓帖木儿。扩廓与贺宗哲合兵顽强抵抗,徐达失利,死了几万人。太祖因为徐达功劳大,不予追究。第二年,徐达再领众将巡行边境,在答剌海打败了敌人。回军北平,在那里守了三年才回京师。洪武十四年(1381),再统率汤和等征讨乃儿不花。
徐达的结局如何?
徐达每年春天出去,冬末被召回京师,已经习以为常。回来总是立即交还将印。皇帝赐给他假期,设宴接见痛饮。朱元璋和徐达有布衣兄弟之称,而徐达却更加谦恭谨慎。皇帝曾经对他说:“徐兄你功劳大,可现在仍旧没有特别合适的宅第,可以把我的旧邸赐给你。”所谓旧邸,是太祖当年称吴王时所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
有一天,皇帝与徐达到旧邸,把徐达灌醉,然后用被子裹着,抬到正中寝室里睡。徐达睡过来,吓得赶快跑下台阶,俯伏在那里高呼自己死罪。皇帝偷看到了,非常高兴。于是命令在旧邸前起盖封侯的宅第给他,旌表他的牌坊题为“大功”。胡惟庸当丞相,想和徐达拉关系,徐达鄙薄他的为人,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加害徐达。福寿把他揭发了,徐达亦不追究;只是常常对皇帝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后来胡惟庸的阴谋果然败露,皇帝更加看重徐达。
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在北平生病,背上长疽,稍微好了一点,皇帝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带着敕书前去慰劳,不久召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重,不久便去世,享年五十四岁。皇帝因此停止出朝,参加葬礼时悲伤哀恸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予三代都封王爵。赐葬在钟山的北面,亲自撰写神道碑文。牌位供在太庙附祭,肖像供在功臣庙,位列第一。
徐达话说得不多,但考虑问题很周到。在部队里,发布了命令就不再更改。各将领都敬畏地遵奉着他的领导。但在皇帝面前,他恭敬谨慎得好像不会说话。他很会关心慰问别人,和部下同甘共苦,兵士没有不感谢他的关怀而愿意效死力的,因此所向披靡。他尤其注意整饬军队,他所平定的大都有两个,省会三个,郡邑上百个,都是里巷市井平静,百姓没有受到士兵的骚扰。
回京师的时候,他轻车回家,礼貌地接待儒生,整天和他们交谈议论,非常和谐。皇帝曾经称赞他说:“徐达接受了命令就立即出动,成功便归来,从不居功,不自傲,不贪女色,不取财宝,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像日月一样光明的,只有大将军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