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到达巅峰。齐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但是,让齐国没有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五国伐齐,会让自己跌入谷底。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齐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
虽然齐襄王在位时,齐国成功复国。但是,自五国伐齐后,齐国一蹶不振,彻底从战国霸主的舞台上离去。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后,谁才是最大的赢家?对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燕国。但是,实际上,燕国和齐国一样,也没有获得多少好处。
首先,就燕国来说,公元284年,乐毅就率领燕国大军攻占了齐国70多座城池。但是,到了公元前279年,燕军依然没能彻底消灭齐国。在此基础上,面对齐国上下的反抗,燕军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公元前279年,燕昭王逝世,燕惠王继位,田单使用反间计,使得乐毅被废除职务,燕惠王改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领,乐毅被迫出奔赵国。
基于此,田单组织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由此,燕国在齐国攻占的疆域,结果在乐毅离去后就又还给了齐国。并且,在田单的反攻过程中,燕军还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基于此,在笔者看来,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可谓两败俱伤,尤其是燕国,只不过是报了齐国灭燕之仇,实际上并没有获得什么好处。
那么,问题来了,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两败俱伤,真正的赢家到底是谁?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五国伐齐后,秦国、楚国、赵国这三个大国,都获得了一定的利益,可谓五国伐齐的真正赢家。
就楚国来说,楚顷襄王十五年(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破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齐湣王逃亡。他受楚顷襄王命率军救齐,被齐湣王任为齐相。后淖齿杀齐湣王,夺取了齐国的淮北之地,也即楚国原本想要救齐国的,不过,眼看着乐毅已经连下70多座城池了,于是楚国改变了思路,也即对齐国趁火打劫。在夺取齐国淮北之地的基础上,楚国还在战国后期消灭了齐国旁边的鲁国。因此,在五国伐齐后,楚国几乎出力较少,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赵国来说,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欲自立为帝,又恐齐国反对,于是便尊齐湣王为东帝,自立为西帝,并约定五国伐赵,瓜分赵国。赵国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处在秦国和齐国这两个强国之间,因此,秦昭襄王和齐闵王并称东西二帝的时候,就准备联手消灭赵国。当然,因为苏秦等人的谋划,攻打赵国的计划没有实行。但是,无论怎样,处在秦齐两个强国之间的赵国,可谓倍感压力,如坐针毡。
因此,在五国伐齐前,赵国和燕国结盟,积极响应这一行动。在此基础上,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两败俱伤,自然让赵国坐收渔翁之利,因为齐国、燕国都和赵国接壤,齐国和燕国的衰落,自然后减轻赵国背后的压力,促使其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和秦国的争霸中。
并且,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等地,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山东六国之首。和楚国一样,赵国通过夺取齐国疆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并且,和燕国不同,赵国和楚国可是一直占据着这些城池,没有被齐国多回去。
就秦国来说,也是五国伐齐后的真正赢家。在五国伐齐前,齐国的整体实力是不输秦国的,特别是齐国吞并宋国后,连秦国都担心自己能不能单独抗衡齐国。因此,如果没有五国伐齐的话,齐国很可能会像秦国一样剪灭六国了。从这一角度来看,五国伐齐显然为秦国扫清了一统六国的重要障碍。更为关键的是,五国伐齐还导致山东六国离心离德,比如齐国痛恨其他诸侯国,所以在长平之战等战役爆发时坐视不理,这自然是有利于秦国一统天下的。
综上,五国伐齐后,齐国和燕国两败俱伤,秦国、赵国、楚国这三国则收获不小,成为真正的赢家。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秦国,也即五国伐齐的影响,是关系到秦国一统天下的。或者可以说,在五国伐齐后,赵国和楚国获得的是短期利益,也即攻占的疆域,而秦国获得的则是长远利益,也即一统天下的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