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主食为稷(粟:小米)、稻、菽(豆子)和麦,肉食多为野味,如野猪、野兔等,另外还有枣子、桑葚等水果。
五谷:稻、黍、稷、麦、菽
秦朝的都城为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主要城市为,邯郸、濮阳、陈郢、睢阳,秦朝疆域主要在中原地区,连接海岸,地理条件十分宜于农业,这为秦朝的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古人常食的五谷为:“稻、黍、稷、麦、菽;”,我们在《诗经·幽风·七月》也可以看到秦人耕种劳作的景象,“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菽为豆子,稷为粟,剥了壳后就是小米,是当时产量最大,也是秦人常吃的食物。
在秦国未统一六国时,粟已经成为秦国人的主要食物了,产量之大,可借粮给他国。
秦穆公时,晋国遭遇大旱向秦借粮,当时秦国救济晋国时,给的粮食就是粟,“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秦国粟产量之大,可见一般。
除了粟,稻子也是有的,不过稻子多用于酿酒了,《诗经·七月》中描述“十月获稻,为此春酒”,至于麦子远不及粟普遍,而菽的地位也不如粟。
张仪在为秦王游说韩王时就向韩王表示了韩国“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当时韩国所处的位子属于山区,地势险恶,产出的粮食除了麦子,就是黄豆,老百姓吃的大部分也都是豆子做的饭和豆叶做的汤,赶上年头收成不好时,百姓连酒糟和谷皮都吃不上,从张仪轻蔑的话中就能看出,秦人是看不上菽的。
粮食主要就是粟、稻、麦、菽,而做法多为蒸和煮,秦朝是没有铁器的,而青铜器也是贵重物品,平常百姓很难拥有,百姓所用的炊具多为陶器,将粟或稻放入陶罐中煮熟就是一餐,以现代生活水平来说,秦朝人的生活可谓相当艰苦,对口味基本无要求,能果腹已经不错了。
讲完了饭,再来说一说菜吃什么,春秋时期,秦国就已经出现了菜园,称为“具囿”,里面种植各类蔬菜,虽有蔬菜,但种类是很少的,现代人看来,秦人所吃的蔬菜只能称之为野菜,比如当时主要的蔬菜葵为冬苋菜,藿就是豆子的叶子,薤是现在我们用来做腌菜的小根蒜,至于葱和韭,就是现在我们常见的葱和韭菜了。
蔬菜种类稀缺,但水果的品种可不少,《诗经·黄鸟》中写道“交交黄鸟,止于棘”“交交黄鸟,止于桑”,其中“棘”为酸枣树,结酸枣,“桑”为桑树,结桑葚,在《诗经·七月》中还描述了野葡萄、瓜和葫芦,《吕氏春秋·本味》中还记载了樱桃:“仲夏之夜,含羞桃”,羞桃既樱桃,酸枣、桑葚、葡萄、瓜、樱桃除此之外,还有梨子、杏、柿子、橘子等。
秦朝法律虽严酷,但并未规定不能猎杀野生动物。秦朝所处的地域有许多河流,如黄河、渭河等,有河就有鱼,并且秦国部分临海,鱼类资源丰富,从当时的地理自然环境不难推断,秦人是会捕鱼、食鱼的。
《诗经·七月》中也曾描述秦人吃肉的景象,“献羔祭韭”“曰杀羔羊”可见,秦人的肉类资源还是很丰盛的,而贵族的宴饮上更是鸡、鸭、鱼、羊,各类飞禽走兽。
虽然秦朝条件艰苦,但并不影响人们对美食的渴望,肉类繁多的秦人还掌握了一定的品鉴能力,《吕氏春秋·本味》中就描述了对三种动物的看法:水里的动物腥,吃肉的动物臊,吃草的动物膻,但“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并且还有多种烹饪方法,除了蒸煮外,还有燔、炙、炰,分别是将肉放到火上烤、将肉串成串放到火上烤、将肉裹上泥巴放到火上烤,烧烤的手法不比今天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