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英雄名录 > 聂凤智的“造学生”生涯

聂凤智的“造学生”生涯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跟随徐向前期间,聂凤智的军事理论修养不断提高。1937年8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开学,这一期共招生近1300人,王树声、许世友、洪学智、贺子珍、康克清、聂凤智等同时入学。入学前,聂凤智是二七一团政治委员,所以被编入第二大队(政治大队,大队长是苏振华)。为解决抗日军政大学教员匮乏难题,中央军委“从本期学员中选拔了一批优秀干部,担任各级领导、教育干事、军事和政治教员”。24岁的聂凤智入选,并被编入刚刚开班的教员训练班集中学习。同年10月,他以优异成绩结业,随即担任了第二大队主任教员。

  当时,抗日烽火正炽,聂凤智非常想上前线杀敌,这也是抗日军政大学教员的共同心声。1938年5月21日,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参加军政大学第三期总结大会并发表讲话:“抗大两年来缔造艰难,由三个教职员到三百个教职员,到今天有了很大成绩……必须依靠这个队伍——三百个教职员。他们的任务是‘造学生’,因为这是共产党的大事,不是小事。办个学校是联络全国最要紧的东西,可以生游击队,可以教育人,而且会扩大。”听了毛泽东的讲话,聂凤智决心在军事教育战线干到底。他深知“学高方能为师”,除刻苦研读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外,还自学了《孙子兵法》、《七子兵略》、《太白阴经》、《伏龙芝军事学》等古今中外的军事著作。在延安图书馆,他见到日本人所著的《克劳塞维茨和孙子思想的研究与比较》一书,便时常借阅并和同事们研讨。一番苦学,终成正果,他的军事理论造诣突飞猛进,使他当时即是抗日军政大学名师,也为他日后成长为一代名将奠定了理论根基。抗大第四期(1938年4月开学)、第五期(1939年1月开学)学员中有多人成为开国将领,他们在私下场合见到聂凤智都恭敬地尊称一声“聂老师”。

  1939年8月,抗日军政大学奉命挺进晋东南敌后办学,次年4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期在蟠龙镇开学,这一期招生4900多人。为适应敌后办学需要,组建了4个学员团,第三团团长为刘忠,副团长是聂凤智。这时,聂凤智已经成长为一名知名的教学管理干部。这年11月,为加强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办学力量,聂凤智奉命带领第三团45名优秀教职员,组成山东派遣大队,前往第一分校驻地山东沂南。在日伪频繁“扫荡”的情况下,聂凤智成功组织了一次东进行动,于次年2月到达第一分校驻地,分校校长周纯全表扬他说:“你带领山东派遣大队成功抵达,是分校建设史上的大事,大大加强了分校的教学、管理力量。”

  聂凤智先担任第一分校直属机关校务处处长,不久又升任分校第一支校(又称胶东支校,分散活动于山东平度县大泽山区)校长,专门为胶东军区培养军政人才。为改善支校办学条件,聂凤智多次向司令员许世友要人、要物,许世友从不拒绝,还对同志们说:我现在拨给聂凤智十个人,他就可能为胶东军区培养一百人;拨给聂凤智一百人,他就可能为胶东军区培养一千人。这是赚钱买卖啊。

  1943年3月,为适应敌后环境和贯彻精简方针,第三支校改编为胶东军区教导团,聂凤智调到野战部队,圆满完成了他“当老师”的任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聂凤智的“造学生”生涯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