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三国历史 > 司马懿远征平公孙的故事

司马懿远征平公孙的故事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
0

魏明帝曹睿即位之初,继任辽东太守的公孙渊向孙权称臣。孙权急功好利,派使臣张弥、许晏带领两万士兵到辽东,想将远在外关的辽东土地,归入江南水乡泽国的吴国版图。公孙渊出尔反尔,杀了孙权的使臣并收编其士兵,又去归顺曹魏。

到了公元二三七年,公孙渊因对曹魏不满,就自立为燕王,建号绍汉,独立于魏、蜀、吴之外,同曹魏分庭抗礼。

曹睿如何容得公孙渊如此嚣张,他派大将司马懿领兵四万前往辽东讨伐公孙渊。临出发时,曹睿曾同司马懿谈了一次作战方案以及敌我双方攻防等方面的谋略,司马懿谈得头头是道,曹睿听了非常高兴,问道:“爱卿此次出征需要多少时间?”

司马懿说:“辽东路远迢迢四千余里,前往一百天,作战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休息六十天,一年时间够了。”他连时间都算得那么精确,似乎胜券在握了。

司马懿率领大军渡过黄河,穿越华北平原,于当年六月进军到辽东。公孙渊得到消息,即令大将卑衍、杨祚率主力精兵数万屯兵于辽隧(今辽宁海城北),并构成了二十多里的长壕坚守,挡曹军于国门之外。

司马懿是个坚守不战的行家,现在公孙渊“以其人之道还诸其身”,这一着果然厉害,魏军将领因司马懿已提出作战一百天的期限,怕久拖不利,纷纷要求出战。

司马懿何等精明,他多次与诸葛亮作战,都能保持“金刚不败之身”。饶你诸葛亮有天大本事,也要被粮草有济所困扰,只能全身而退,即使拣点小便宜,如降服一个将领(如姜维),斩杀某个大将(如张郃),最后还是耗费军力物资,吃了大亏,公孙渊狂妄有余,智谋不足,哪是司马懿的敌手?一切都在司马懿的算计之中。

司马懿不与公孙渊的主力纠缠,却绕道去攻公孙渊的老巢襄平(当时的辽东郡治所,今辽阳市北),并在途中设下伏兵,攻击回援襄平的辽东兵马。

公孙渊果然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他怕襄平有失,忙令大军撤回,在途中遇到伏击,魏将夏侯霸将辽东大将卑衍斩于马下。公孙渊退入襄平,陷于魏军的包围之中。

正当魏军准备攻打襄平城时,突然天降大雨,终日不停,辽河猛涨,洪水泛滥,攻城魏军陷入洪水的包围之中。不要说打仗,连生活都成了问题,有的将领提出要移营,司马懿怕移营出现不稳的被动局面,就不准移营;有的将领又提出冒雨进攻,司马懿怕冒雨进攻,得不偿失,不准进攻。

既不移营,又不进攻,司马懿是在与公孙渊比毅力、比耐心。他认为,天下大雨,是偶然因素,总有天晴的时候,那时形势就会逆转;再则,襄平虽被包围,但包围圈尚未合拢,趁雨天公孙渊不会主动出击,将包围圈合拢,再说公孙渊现正洋洋得意,认为天公作美,帮他大忙,决不会逃跑,这就有利于把他们就地歼灭。

雨过天晴,司马懿向襄平发起强攻。他筑土山,居高临下,向城内射箭;在地面用冲车撞城;在地下挖地道进攻。公孙渊好景不长,他抵挡不住司马懿的猛烈进攻,想逃跑,为时已晚,襄平被围得像铁桶似的。在关键时刻,他属下大将杨祚又率部投降,他无计可施,派相国王建和御史大夫到魏营求和,提出:“魏军后撤解围,公孙渊率领朝廷大臣们自缚投降。”

司马懿不是孙权,岂会上他诈降的当?再说司马懿志在消灭公孙渊的势力,哪肯后撤解围,当即将两个使臣杀了。公孙渊又派出使者到魏营求和,以儿子作人质送到魏营,要求魏军“后撤解围”。司马懿对来使说:“军事行动有五个步骤,能战就战,不能战就守,不能守就退,这三步做不到,就只能投降和送死两条路了。公孙渊如今不肯自缚来降,还喋喋不休提出议和条件,你回去告诉他,他的儿子不必送来了,就让他等着送死吧!”

不久,魏军攻陷襄平,公孙渊和儿子公孙修率领数万骑兵向东南逃跑,司马懿挥马追击,在梁水上游,彻底打败了公孙渊的逃兵,临阵斩杀了公孙渊父子,并乘胜平定了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把辽东重新纳入了曹魏的版图。

司马懿班师回朝,时间正好一年,他得到了明帝曹睿的奖赏和朝野人士的交口称誉,从此他权势日重,成为能左右曹睿所执政的曹魏政权的最大实力派,打下了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家族的基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司马懿远征平公孙的故事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