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秦朝历史 > 揭秘:古代大臣上朝时是说普通话吗?

揭秘:古代大臣上朝时是说普通话吗?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0

古代大臣上朝时,皇帝听不懂方言怎么办?感兴趣的读者和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事实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都有某种通行的共同语言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周公周公制礼作乐时官话就是周礼的一部分,称为中原雅音。“雅”训为“正”,“雅”和“夏”两字古音相通,雅言就是夏言,西周王都一带是夏地,王都之音被认为是正音,所以,夏地的语言就成了当时的通用语。

据记载,大圣人孔子在给弟子传授儒家思想的时候,用的就是“雅言”。试想一下,如果孔子操着一口山东方言,那来自各个诸侯国的三千弟子,也不可能听懂他在讲什么。这样即使他讲的再精辟,对学生来说也如同听天书一般。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朝廷官员的地域情况,就比以前诸侯国更加复杂了,天南地北的都有。因此秦始皇开始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交流。

不过随着朝代的变迁、民族的融合、还有经济重心的转移,标准音也会有所变化。在秦之后,汉朝一直到北宋,官话基本上都是中原雅音和关中方言的融合。后来明朝定都南京,南京成为当时的官话。朱棣迁都北京后,由于很多考生都要去上京考试,这也导致了明清时期,很多人都开始学习北京话。

在“正音”这方面,有过贡献的皇帝也有很多,但是最有激情的恐怕是雍正皇帝。由于在上朝时,他听不懂广东、福建地区官员的方言,于是在1728年,下旨设立了“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他要求广东、福建两省的读书人,若听不懂官话,或不会说官话的,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自从,官话在民间开始慢慢普及。

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后,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官话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1867年英国驻北京威妥玛在书中就提到,官话作为口语媒介之一,不只是属于官吏阶层和读书阶层的,而且也普及到了近五分之四的民众。

其实,历史上大部分朝代都有统一的标准音,只是对官员有一定的要求,并没有强求老百姓去学习。只是雍正推广在推广官话这方面,是先秦以来波及面最广的一次了。而且古代皇帝和大臣交流也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如果有个别解释不清楚的,也会用文字来具体说明。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揭秘:古代大臣上朝时是说普通话吗?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