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很多人都说,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是一介村夫,凭什么一出山就能成为有名的谋士呢?答案就是:因为他注重积累和储备。
从结果去倒推一个人是不是很勤奋努力,那么毋庸置疑,诸葛亮在当"卧龙"时,没少用功读书,增长自己的见识和本领,这为他打下了基础。
三国志里有这样一处表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观其大略四个字意义非凡,有两层解读。一层是说诸葛亮这个人的读书方法很好,他不同于石、徐、孟三个人,务必要把书里的字句全解释清楚,而是跳脱出书中的字句,把握全书的大略和精髓,这就从侧面显示出来他的天赋,在宏观的思考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上很突出。
另一层含义说,这是他的老师水镜先生在称赞诸葛亮,这哪里是不纠结于字句,而是这些书早就被诸葛亮读了不知多少遍,在别人面前又不好意思说自己都看完了,做做样子,看看梗概就知道书里的核心思想了。
从这两层解读中,我们能看出来诸葛亮是一个勤奋的人,也具有一定的天赋。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和积累,使得他早就心中有了太多的点墨,所以才能大放异彩。
他一直到了27岁才出山,加入了刘备的创业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成长期,无论从知识层面或者心智层面都打磨到一个成熟的阶段。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出山前是一个能耐得住性子的人,丰厚的积累给了他巨大的财富。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有没有做大量的积累和储备,有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和发现自己某方面的天赋。如果有,接着你就要利用你的自身优势去寻求人脉和资源,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说,不要羡慕人家后来居上,只是因为人家的储备和积累,比我们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