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德语: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原名埃里希·冯·莱温斯基(Erich Von Lewinski),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与隆美尔和古德里安,并称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曼施坦因生于柏林。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参加东、西两线作战。1934年任第3军区参谋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参与制订入侵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国的作战方案。1938年任第18师师长,参加占领苏台德区的行动。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装甲部队经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希特勒所采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率部参加对列宁格勒方向的进攻。9月任第11集团军司令,在克里木作战。翌年7月占领塞瓦斯托波尔,晋元帅。8月率部转战列宁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未果。1943年2月对苏军发起反攻,再克哈尔科夫。后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1944年3月被解职,1945年被英军俘获。1949年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释,成为了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并成为其名誉参谋长。1973年卒于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著有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军事成就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德波战争爆发。在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包围波兰首都华沙。9月28日,波军投降。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多次修改制定了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准备入侵法国。该计划充分展现了闪击战的思想和创造力的精髓。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兵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突破色当,迅速攻占马斯河的桥头堡,向东进攻,绕过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希特勒采纳了这个计划。
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担任德军第38军军长。在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集群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英法联军全线崩溃,英军从敦刻尔克狼狈撤回英国,法国很快沦陷。
1941年2月,曼施坦因担任装甲军第56军军长。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曼施坦因指挥的第56军在5天内前进320公里,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9月,曼施坦因成为南线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他的集团军成功进入克里米亚,俘虏43万苏军。1941年冬,曼施坦因顶住了苏军的冬季反击,继续向南前进。
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军队攻克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日,曼施坦因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随后,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围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坦因担任重新组建的顿河集团军群(包括第4装甲集群、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的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群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解救这些被围困的军队。
曼施坦因于1942年12月12日指挥军队发起进攻,到1942年12月24日,德军前进至距斯大林格勒仅50公里的地方,但由于苏军的顽强阻击,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挡住了,被迫后撤200公里。
1943年2月,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德国南方集团军司令,在哈尔科夫反击战中重新攻占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这是德军在二战中最成功的一次反击战,也是德军在东线最后的胜利。
从1943年7月至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爆发的大规模坦克会战,德国党卫军第2装甲军损失惨重。此后,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被迫节节撤退。1944年2月中旬,曼施坦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让第11军和第42军从“切尔卡瑟口袋”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