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说起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的“汉化改革”,你一定都不陌生了,至于说他为什么要推行汉化改革,通常的解释就是拓跋宏非常青睐汉文化,想学习汉文化。其实这一点也没错,但这也只是表面原因而已。实际上,在这背后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动因”。用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谷川道雄的话来说就是:不改革不行,不改国就没了!

为何这么说呢?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说起!我们知道,在汉帝国灭亡之后,整个中国北方之地出现了大片的权力真空,简单来说,就是失去汉帝国这样的强权震慑之后,北方的游牧民族便开始蠢蠢欲动,欲图称王称霸!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北方游牧民族开始纷纷向中原之地进发,这也就是后来著名的——“五胡乱华”时期。

这里的“五胡”,指的是当时北方五个势力较大的五个游牧民族,即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少数民族后来还在北方建立了多个割据政权。

虽然在当时他们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也占据了中原的很多地方,然而他们想有效施行统治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他们落后的文化是不能够与汉文化所抗衡的,所以想要实现稳定的统治,就必须要考虑如何与汉人共存的问题。在所谓的“五胡乱华”时期,因胡汉民族的对立造成了的悲惨事件有很多,比如曾在一场战争中,后赵的军队俘虏了一个汉族将领,后赵的皇帝非常喜欢这位将领的儿子冉闵,于是便将其收为自己的养孙。

但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冉闵虽然深受老皇帝的喜爱,但由于民族间的隔阂,他起兵造反,几乎将老皇帝的后代斩尽杀绝。这个时候,后赵国内的汉人也开始纷纷响应,结果造成了数十万羯族人被杀害!正是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才要坚决推行汉化改革。往大了说,这是北魏政权的生存问题。因为北魏的鲜卑族人数很少,而汉人则就像是汪洋大海,所以如果不向汉文化靠拢的话,就很可能会像后赵政权一样,走向覆灭的道路。

往小了说,实行汉化改革也是自身发展的问题。如果拓跋宏仅局限于北魏政权,那么他说到底不过是割据一方的豪强而已,迟早都会被其他强权所取代的。毕竟谁也不想做一个偏安一隅的霸主而已,谁都想做大做强,成为天下霸主。

不过想要进行改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文化都不一样,如果举措不当,很可能就会导致自身民族的排斥。为了避免这一局面,拓跋宏便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迁都——从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大同和洛阳相距七百多公里,这一距离虽然在交通发达的今天并不算什么,但在交通极为不发达的古代,这可是个大工程。

洛阳曾经是东汉帝国的首都之地,汉文化的核心地带,拓跋宏迁居到这里,就意味着整个北魏鲜卑政权的气质都要发生改变。但两地无论从文化、还是社会经济方面都不相同,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是大相径庭,因此迁居过来的北魏鲜卑人能否适应这里的环境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

正因如此,当拓跋宏说出迁都的打算之后,便立刻遭到了群臣的反对。但拓跋宏也没有因此而放弃迁都,为了能够说服这些人能够迁都,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说自己要进行南征。既然迁都不同意,南征作为国家大事,群臣自然就没有什么意见了!但当北魏大军走到洛阳之后,便遇上了阴雨连绵的天气,致使很多鲜卑贵族打起了退堂鼓,他们都不想继续往前走了。拓跋宏一看机会来了,说:既然大家不想南征,那也好办,我们就在洛阳定都吧,毕竟半途而废可不是件光彩的事。

就这样,迁都的事情就搞定了。而当国都的事情办好之后,接下来拓跋宏就要进一步推行汉化改革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鲜卑皇族的姓氏“拓跋”改为汉人姓氏——元。同时,他还大力提倡尊孔子、说汉语,按照汉人的礼仪方式生活。此外,拓跋宏还废除了以前专门为鲜卑人设立的官职,有意将中原王朝的职官制度充分利用起来,尽量将自己往汉人这边靠拢。

然而好景不长,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推行的汉化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由于改革的局限性,导致这场浩浩荡荡的汉化改革,在拓跋宏死后仅三十年就走向灭亡了,北魏政权也由此分崩离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进行改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