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孙权死前说了什么

孙权死前说了什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曹操生前曾说过一句话叫做“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并不是骂孙权是他的儿子,而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孙权,因为曹操本就是孙权父字辈的,当年还和他爹孙坚一起并肩作战呢(二人同年)。纵观三国之中,能得到曹操赏识的豪杰也就刘备了和孙权了,连被尊为智圣的诸葛亮,在曹操那里也只能换来:“诸葛村夫”这样一句绰号。

而在后来的故事中也已经证明,在三国之中,最聪明之人,真的是孙权,甚至可以说他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特别是他临死前她眼角带的一句遗言,便足以说明一切。

孙权在早期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软弱、无能,文武皆菜的角色,那正是因为他善于伪装的结果。在兄长孙策突发身亡后,授意孙权接盘江东,当时孙策的地盘并不是很大,大约和荆州的面积差不多,而且许多东吴部将都是跟随孙策的,都是认为孙策年轻有为,可以跟他做一番事业,谁也没想到孙策会突然死了。而孙权当时才十七八岁,阅历、能力、威望等,都和小霸王孙策不能比,如果太强势,必然驾驭不住,因此孙权巧妙地维系东吴内部关系,一步步坐稳了东吴老大的位置。

除了东吴内部关系之外,孙权在魏蜀等大诸侯之间的巧妙关系也维系的非常好。比如说,称帝一事。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于自己,汉献帝当时已经被曹操蹂躏了24年了,曹操尚且还顾忌一下自己汉臣的身份,没有逼迫汉献帝。可曹丕不同,他才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呢,直接来硬的,汉献帝服软,同意禅位。而且禅位诏书中说自己如何如何昏庸无能,曹丕如何如何优秀,总之,曹丕的皇位来自禅让,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正统皇帝。

刘备一看,瞬间不服了,我刘氏汉家的皇帝你来当,不拿我皇叔当回事?于是刘备打着曹丕篡汉、汉献帝被害的幌子,立刻在蜀地继承汉朝皇帝位,登基称帝,也是名正言顺。只剩下孙权尴尬的呆在江东,因为,他不仅没有合理的理由称帝,而且他刚夺取了刘备的荆州,还杀了关羽,刘备正准备称帝后拿他开刀呢,如果此时强行称帝,必然又得罪曹丕,最终结果将会是:孙权将直接被刘备和曹丕打翻在地。

因此,孙权选择向魏称臣,防御刘备的仇恨攻击,并且巧妙的维系二者关系,在夷陵将刘备打的再难翻身。而后,蜀汉实力大减,不敢再说为关羽张飞复仇的事情了,自己的荆州也坐稳了,曹丕也被耗死了,于是便光明正大,大张旗鼓的称帝(209年)。自此三国鼎立形成。

孙权当了一辈子皇帝,魏蜀也没决出个雌雄来,临死前,孙权留下遗言,叮嘱后人。具体文章如下(先说了一段自己的平生,这里不赘述):

吴非有大山绝壑之限,托于东海之上,然鲜有兵患,以魏蜀故也,两虎相斗,不暇于侧,使草类暂为须臾之欢,一旦胜负,而吾必随之矣。孤在位五十余年,内不能扶顺尔等,外不能接贤息民,方城之内,满目为墟,乃孤之罪也,汝立此颓垣,当以孤为戒,发扬先祖之德,切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贤者共忧乐,与民共乏困,天或庶几成其德,不然,宗庙倾覆,社稷不享,汝之罪也。

可以看出,孙权之所以选择称帝,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置身于外,以便于有更多的选择,如果不称帝注定要帮曹魏,而进一步得罪蜀汉,万一蜀汉得胜,自己不是死的很惨?

他在遗言中说“二虎相斗……一旦胜负,必吾随之矣”,咱们综合孙权性格,不难看出,他的真正意思其实是:魏国和蜀国,不管谁赢了,咱们就直接向谁投降称臣。特别是他最后还特意交代一句“切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与贤者共忧乐”。

的确,因为吴国地理位置关系,人口不多,因此不管是蜀国还是魏国取胜,蜀地都将成为敌人,到时候两面包抄,东吴唯一的屏障-长江天堑瞬间就将失去作用。因此,孙权的遗言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后代遵循这个原则,在蜀国投降后,立刻向魏国投降,或许还能换得一个实实在在的世袭吴王当一下,而且文武百官也可以留守东吴安居乐业,实在是一条妙计。

可惜后代却死耗到最后,兵临城下了才想起来投降,导致东吴灭亡,文武百官在投降也遭到晋朝歧视,郁郁而终。孙皓的儿子后来还是被迫起兵,自立为吴王,结果没多久就被当做反贼剿灭击杀。由此看来,孙权遗言真的是高瞻远瞩,如果后代照做,江东孙氏的历史注定将会改写,可悲可叹。但反观曹操(司马懿)、刘备的遗言(马谡),又有几人听进心里去了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孙权死前说了什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