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人物 > 中国人物 > 范蠡为什么要离开勾践

范蠡为什么要离开勾践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9
0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妻子举案齐眉,一起度过几年艰苦的囚徒日子后,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国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教育着我们在危难时刻,永远不要忘记努力。但其实,这段故事里的另一个人,也为勾践的成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那就是范蠡。

范蠡在勾践落魄时,不离不弃,主动提出跟随勾践来到吴国,代替了原本勾践想要带来的文种。他对勾践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在吴国之时,范蠡也确实如自己所说,在越国这场翻身战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最开始,勾践在击败吴国,导致吴王阖闾身死后,听闻吴国励精图治,苦练士兵,便不听范蠡“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的劝谏,遭遇了会稽山大败。在勾践失去希望之时,又极力进言让勾践保全性命,待他日吴王放松警惕在徐徐图之。

在吴国之时,范蠡一方面用自己的忠诚和语言打动夫差,一方面对夫差进行金钱和美色等多方面的诱惑。给了越国很多时间和空间去重建军队和农田,为战争做准备。最终卧薪尝胆将近二十年的勾践,终于等来了合适的时机,一举击败了吴国。

然而这时,范蠡却早早的离开了勾践,不像患难时的忠心,范蠡奉劝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看到勾践患难中忍辱负重的精神,也看到了勾践只能共苦无法同甘的本性,范蠡保住了姓名。从此开始了美人在怀,经商积资成为富甲一方的陶朱公的生活。

不得不说,聪明的人总能找到生存的最佳方式,他们不贪图名誉,以及功劳,不被短暂的赏赐和美言迷惑,看透本质,然后洒脱的开始另一段生活,依然风生水起,有的时候,就是要懂得适时的离开和放弃,才能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机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范蠡为什么要离开勾践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