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剧本,约公元前431年演出。《俄狄浦斯王》戏剧,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
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了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
艺术特色:
《俄狄浦斯王》戏剧中,“神谕”故事的“伦理叙事”,即指“神谕”故事本身包含着“杀父娶母”的伦理禁忌,无论“杀父”还是“娶母”都是违背了人类的基本伦理准则;同时,根据“神谕”故事所展开的婚姻、家庭、爱情、亲情等伦理关系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关于忤逆、乱伦、恐惧、痛苦、绝望、罪恶、责任、流放、自杀等伦理命题,展示着戏剧人物生命历程中所具有的伦理意识与伦理诉求。
因此,“神谕”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体现着戏剧行动与戏剧冲突的独特魅力。索福克勒斯根据剧情需要,将忒拜城瘟疫缘由的“神谕”置于戏剧里的开篇,由查找凶手的“神谕”引出老国王抛弃婴儿的“神谕”,然后引出俄狄浦斯远走他乡缘由的“神谕”。三个“神谕”层层递进,内在的逻辑关系体现着作者的叙述策略。
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神祇制订的最高的法律条文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必须遵从的。在《俄狄浦斯王》中,歌队由忒拜城长老们组成,长老们具有很高的权力,其意志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全体族人最高的意志。在俄狄浦斯查找凶手的过程中,特瑞西阿斯、王后伊奥卡斯特及牧羊人等先后试图阻止俄狄浦斯的追查,因为对俄狄浦斯来说,不知道真相也许会更幸福。
虽然无知是天赐的幸福,这却不能改变恶劣的现实,但是俄狄浦斯愈是否决他们,愈是暴露出了他想知情的决心。这成为戏剧的推动力。《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物在“神谕”的导向和警告中,试图通过行动以此逃避“神谕”的预设结局。
但是,无论如何努力破解,“神谕”的结局依旧不可能改变,这就是神话故事在叙述上的诉求。“神谕”穿插在该戏剧的整个悲剧的始终,像一只无形的手控制悲剧的各个要素;“神谕”故事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在《俄狄浦斯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