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黄花闺女为何被形容未出阁少女

黄花闺女为何被形容未出阁少女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7
0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如今我们还在用“黄花闺女”来形容未出嫁且没有过性经验的女子,也就是所谓的处女,黄花闺女代表自己重守自己的贞操,这种称谓至今依然十分流行,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沾满黄粉之后将其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这些用黄色花粉染制而成的饰物被人们称为“花黄”(亦称“花钿”、“花子”)。在南北朝时期,花黄是少女们一种必不可少的脸部饰物,这从当时的一些诗歌作品中可以得到印证,如: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一诗中有句云:“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南朝梁陈间诗人徐陵《奉和咏舞诗》一诗中亦有句云:“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画妆。低鬟向绮席,举袖拂花黄”;大家熟知的北朝民歌《木兰辞》中也有诗句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因为花黄(即“梅花妆”)的饰粉是黄色的,而采用这种妆饰的又都是未出阁的少女(少女出嫁以后就要改变装饰,另作一番打扮,故古代民间有俗谚云:“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再加上“黄花”在古代又代指菊花,而菊花又具有傲霜耐寒的特性,常被人们用来比喻人品性的高洁。所以,后来就有人把“花黄”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黄花闺女”一词,一方面表示少女还没有结婚,另一方面也表示少女心灵纯洁、品性贞洁。后来,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久而久之,“黄花闺女”也就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了。 


    也有用黄颜色的饰粉直接在额上或脸颊两侧画上各种花纹的。“贴黄花”是少女特有的妆容,因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词。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中云:“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北朝民歌《木兰辞》里,木兰恢复女儿打扮的一个标志就是“对镜贴花黄”。按照风俗,少女出嫁后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间有俗谚说:“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时间久了,“黄花”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了“黄花闺女”一词,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黄花闺女为何被形容未出阁少女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