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筷子的历史由来

筷子的历史由来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1
0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筷子在古书中又叫箸,或者可以说,箸是学名,筷子是俗称。箸和筷,字上都是竹,表示它通常都是由竹子做成的。箸字下边的者,是煮的本字(见拙著《汉字记》,本文略),筷子即起源于古代的煮。

古人用火把生食煮成熟食,早期多是石煮。例如生活在太平洋群岛上的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里尼西亚的土著居民,在地上挖个坑,把食物和烧热的石头放在一起,盖起来,靠石头的热量把食物煮熟。

平原印第安人,在地上用四根木棒支起一个架子,架子中间挂一个动物的胃作为皮袋,袋中盛水,水里放上所要煮的肉类或其他食物,然后用烧热的石头不断朝水里放,从而把水加热,热水把食物煮熟。

我国的赫哲族,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用大木盆盛水,先把肉放入水里,然后把烧红的石头迅速放进水里,如是多次后,水沸了,肉也熟了。

显然,烧热的石头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否则,手也变成熟食了。初民就用两根棍棒去夹,用两根棍棒夹起一块石头放入水里,这两根棍棒就叫箸,名称得之于煮。在棍棒夹烧石的时候,动作要快。这是因为,一、慢了,在空气中烧石的热度就会降低,影响煮的效果;二、慢了,棍棒接触热石的时间就长,就会被烧坏,就不能顺利地把热石放进水里。所以在这时,初民们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嘴里念叨的,都是“快、快、快……”久而久之,相沿成俗,这两根棍棒又有了一个俗名:筷子。这就筷字下边有个快字的来历。

筷子最初是用来夹热石的,当然,水里的熟食在很热的时候,也需要用筷子去夹,避免手被烫坏。所以筷子又有了另一种用途:夹食物。后来人们受到启发,在用餐时,有意识地用两根小棍去夹食物,代替用手直接去抓,这样可以避免手指变得粘乎或油腻,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作为餐具的筷子便流行开来,成为“饮食文化”家族中的一个古老的成员。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筷子的历史由来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