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自然是以丝绸贸易而闻名。然而仅仅一种商品似乎不能支撑起一系列复杂的贸易体系。那么丝绸之路上还有其他什么重要的货物?丝绸之路最后又是如何衰落的呢?
丝绸之路上的残片
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都不是丝绸!
之所以从19世纪开始的历史学家,将其称为丝绸之路,主要是因为丝绸一度是贸易清单中最较知名的奢侈品,在古典时期的欧洲具有标志性意义。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丝绸之路并不是随着丝绸贸易而产生的一条贸易通道。相反,从上古开始就是一条欧亚地区的国际性走廊。
除了商品交换和军事冲突外,这条路线也是民族迁徙的主要捷径。而丝绸在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经被出口到了西亚和地中海等地。甚至可能在张骞的时代之前,就已经不是东亚独有的手工艺产品了。
欧洲的纺织品
现在考古学家已经发现,西域南部的重要城邦于阗,至少在公元1世纪时候就有了自己独立的丝织产业。
当地人不仅可以在自己的作坊里加工进口的生丝,还有自己的养蚕基地,自己出产生丝。
随着时间的发展,类似的独立产区也逐步向西扩散。
经过中亚河中地区的城市--到波斯北部的里海沿岸地区--在到希腊本土--意大利半岛--西班牙和法国的,几乎充满了欧亚大陆。其中的大部分地方,在大航海时代盛世来临前,就已经完成了产业升级。
养蚕与织丝技术也顺着贸易线路西传
所以,至少从公元1世纪开始,丝绸的独一无二性就已经开始降低了。 6世纪欧洲人,开始在希腊建立自己的丝绸产业。
之前他们的作坊主要是加工进口生丝,之后也有了独立的完整生成链。丝绸就更加不是顶级国际贸易品了。古典时代的罗马皇帝,以穿丝绸服饰而惊为天人。但这种事情在此后是再也看不到了。
与此同时,很多其他更具有持续性的商品,一直在丝绸之路上活跃着。比如从唐宋时期开始对外出口的茶叶。
由于在当时东亚本身产量也有限的,而且不容易保质保鲜,所以被制造成类似今天砖茶一类的茶砖。通过外商的马队和驼队,送到中亚、西亚和俄罗斯。
这种内陆茶叶贸易,一直到19世纪的天津条约签订后,才被从海上来的俄罗斯商船替代。丝绸在那个时候早就不再有此地位。
这种贸易的结果就是今天的伊朗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都嗜茶如命,几乎每天都要喝上几次。俄罗斯也成为了欧洲第一个喜好喝茶的民族。
西部与北部的砖茶贸易从唐宋一直持续到清末
另一种经久不衰的商品就是奴隶。
远在近代的欧洲人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学会用船进行黑奴、白奴贸易前,中亚的商人就在丝绸之路上进行着类似的事情。大量的战俘和掠夺人口,会被贩卖到其他地方。当地也成为了历史上各奴隶部队的起源地。粟特城市和商队都会购买奴隶去组织武装,成为了后来阿拉伯帝国、各突厥系势力、马穆鲁克人和奥斯曼同类型部队的始祖。
丝绸之路也是当时最大的奴隶流通中心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香料。
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之一的东亚,除了最低级别的糖外,没法生产其他很多种类的香料。这类货物都要从马鲁古群岛生产、装货,先运到印度等地,再分流到西亚和中亚的次级市场。但海运在这种贸易中所占据的份额,就远比陆地效率要高。萨珊波斯人就曾经垄断过这条路线,后来阿拉伯人取而代之,一直到欧洲人在近代将其垄断为止。
所以,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一直不是丝绸。
茶叶、奴隶和香料都占据更大的贸易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上更为持久。而其他一些货物诸如新式的武器、优质的战马、食盐、玻璃制品和毛纺织品等,也比丝绸在这条贸易通道上的表现要好的多。
很多香料品种至今都只能来自马鲁古群岛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一直到近代东亚的土产生丝还经常被用于出口呢?
那是因为在周边不少地方还无法生产丝绸,而东亚的生丝是非常便宜的手工业原料。这就让早期缺乏贸易资金的欧洲人,靠物流狠狠的赚了第一桶金。但从海上运送廉价生丝去东南亚和日本,已经不属于传统丝绸之路范畴了。
丝绸之路的最后衰败,不仅仅是因为所在地区的交通便利被海上的欧洲人替代。还由于原本依靠这条线路联通的数个地区中心衰退。当里斯本和安特卫普开始取代亚历山大港与君士坦丁堡,当广州和苏州开始取代大同与西安,丝绸之路的衰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