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历史文化 > 历史百科 > 尊称足下的由来 足下是什么意思

尊称足下的由来 足下是什么意思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1
0
 

搜狗截图22年09月25日1958_3.jpg

“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清人梁章钜的《称谓录》说:“古称人君,亦以‘足下’称之,则‘足下’之为尊称。”那么,为什么尊称对方用“足下”这个词呢?

据刘敬叔《异苑》卷十记载:“介子推逃禄隐迹,抱树烧死。文公(晋文公重耳)拊木哀嗟,伐而制屐(以木作底的鞋)。每怀割股之功(介子推在重耳出逃中,介子推曾割自己大腿上的肉为重耳充饥,亦称“剐肉奉君”),俯视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称将起于此。”

这段记载说的是:春秋时代,晋国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则逃亡他国。重耳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里寄居十二年,后来重返中原,欲寻求各国的协助而复国。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行人饥寒交迫的到达了卫国,没想到卫文公却让他们吃了难堪的闭门羹。

这时,重耳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染上了风寒,发著高烧,他喃喃呓语著想喝一碗肉汤。但是,随行的人一样也两袖清风,上哪儿去筹钱买肉呢?忠心耿耿的介之推,一咬牙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出热热的肉汤,重耳喝了之后,居然不药而愈。一行人也继续前行,到达了齐国,并获得齐桓公的支持,终于在流亡十九年之后,返回晋国,登上大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掌政权后,要之前随同流亡的臣子们,说说自己的贡献,再来论功行赏。看到众人自我吹嘘、争相邀功的嘴脸,介之推非常厌恶,他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语,晋文公也没想起他来。介之推失望之馀,带著母亲退隐山林。有人为他打抱不平,晋文公才想起了他的恩泽,急忙派人寻访,但是介之推已经淡泊名利,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

有人向晋文公献策,放火烧山逼他下山,却没料到这把火熄灭之后,众人在满山灰烬中,找到了抱著一棵树被活活烧死的介之推与母亲。悔恨不已又伤心欲绝的晋文公,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并将这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著这双鞋,就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足下,悲乎!”

因此,“足下”一词,虽然和脚有关系,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怀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尊称足下的由来 足下是什么意思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