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冈石窟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照例开展文物保护日常保养工作,在第14窟到第19窟前搭上了脚手架。借助外立壁的脚手架,我们得以精确测量昙曜五窟以及第14、15窟外立壁距地面高约11米的的大梁孔,意外地发现一尊造像。此像没有被日本学者的十六卷本《云冈石窟》记录,既不是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提到的大小造像51000余尊的之一,也不是后来云冈石窟官网上介绍的大小造像59000余尊的之一,不是因其小而忽略不计,而是因其雕刻位置的隐蔽未被人发现,其位置与其他造像相比有着特殊的意义。
造像雕刻于第16窟的西侧、第14窟至第20窟外立壁现存8个梁孔中从东数第3个梁孔内,梁孔四壁并不规整,整体上大下小,外高内低,底部略平坦,壁面布满斜向雕刻的凿痕,是所有梁孔中构造最杂乱的。梁孔高180~145厘米、宽(东西)75(下)~95(上)厘米,东侧壁深(南北)约95~105厘米,上部(高约95厘米)向内回缩一个纵向阶梯,深约30厘米、宽5厘米,西侧壁纵深(南北)约130厘米,整个壁面呈外侈状,上部则回缩4个阶梯,高约85厘米,每个阶梯深约30厘米、宽15厘米。其中在从里至外的第二个阶梯拐角的上部凿有一尊小像,像风化严重,长圆脸,额头中央突出一圆形发髻,五官已不清晰,仅可辨高鼻小嘴大耳,嘴角上翘,下颌丰盈。宽肩圆润,胸肌丰满,腹肌发达,两小臂外展,腿部隐没于壁面。脸部风化,身体未经打磨,高20厘米、头高7厘米、耳高4厘米、肩宽10厘米、两手宽17厘米、身体最高雕的鼻子距底壁面高4.5厘米。小像与相近的第18窟东西两壁的弟子像雕刻手法相同,上半身高雕,下半身体隐没于壁面,具有北魏雕刻风格。小像颔首俯身一千五百余年,守望着云冈石窟。
第14窟-第20窟外立壁的大梁孔,距地面高约11.5米,间距约5米,与1992年窟前考古发掘的24个地面长方形柱穴相对应(只第19窟、第20窟外立壁未存有对应的梁孔遗迹)。同时出土的有体量较大的北魏时期的板瓦、筒瓦、忍冬兽面瓦当等建筑构件,构建成窟前宏伟的窟檐建筑。小像一定是开梁孔时所为,外立壁梁孔巨大,应该是叠梁的结构(彭明浩《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文物出版社,第291页),硕大的梁材插入梁孔,孔壁雕刻的小像也势必遮挡不见。这显然是开凿梁孔人雕刻的,所有的云冈石窟的大小造像都是为了进入洞窟的修行者参禅观瞻,或求功德供养,而梁孔内的造像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是自雕像还是练习品,抑或随兴而雕。如此不为人瞻望之处,仍恭敬发心造像,令人感叹。(作者单位:云冈石窟研究院 摄影:员新华 张旭云)
责编:李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