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考古发现 > 考古现场 > 许昌人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骨质工具

许昌人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骨质工具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7
0
  中国古人类何时开始开发、利用骨质资源,一直是考古学者苦苦追寻的问题。最近,一项由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占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以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Luc Doyon和Francesco d’Errico合作完成的研究,报道了在河南许昌人遗址发现的中国目前最早的骨质工具,年代距今约12.5-10.5万年。相关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ONE上。   
 
  研究人员从许昌人遗址中识别出7件骨质工具,其中6件以动物破裂长骨为原料,1件以鹿角为原料。这些骨质工具主要作为软锤来制作和修理石器。其中,既有权宜性使用方式,即使用屠宰动物过程中随即产生的长骨作为软锤来修理石器,软锤使用后很快丢弃,使用程度低;也有维护性使用方式,即选择经过风化的长骨作为软锤来修理石器,长骨上保留的打击疤痕集中,是长时间循环使用的结果。另外,古人类很可能有意识地对风化的长骨进行修型,以方便这类软锤工具的携带。以上不同的行为策略表明古人类对骨质材料的性质已经有了很好的认识。 
 

图1:左上展示许昌人遗址发掘场景;左下是研究者于2016年冬考察许昌人遗址照片(从左至右:李占扬,Francesco d’Errico,李浩,Luc Doyon);右侧展示2件发现于许昌人遗址的骨质软锤工具,其中右上的1件采用新鲜动物长骨,疤痕稀疏,使用程度低;右下的1件采用风化动物长骨,疤痕集中,使用程度高(Luc Doyon供图) 
 
  据古脊椎所李浩介绍,在使用具有一定弹力和韧性的软锤工具修理石器时,打制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石器刃缘的形态、提高刃缘的使用效率。软锤工具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20万-1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较多,除使用马科、牛科和鹿科等食草类动物的破裂肢骨外,还发现少量使用食肉类动物(如洞熊)的破裂肢骨以及尼安德特人破裂的头骨和股骨为原料的软锤工具。但是在中国,先前一直没有软锤工具的报道。此前年代最早的骨质工具是发现于贵州旧石器时代晚期马鞍山遗址的骨质尖状器工具,距今约3.5万年。许昌人遗址软锤工具的发现表明,中国古人类对骨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比我们知道的要早的多。中国晚更新世或者更早阶段的旧石器遗址中,很可能存在更多的软锤工具。下一步,我们需要对这些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的表面改造痕迹进行更为细致地辨认和研究。 
 
  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C类)、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许昌人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骨质工具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