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北京市档案馆研究员刘苏,正穿行在北京南城的城中村里,他在寻找历史修下的一点血迹。
70年前,一场血战带走了5000多中国人的生命,其中就包括佟麟阁和赵登禹二位高级将领,78年过去,时间淹没,遗忘了历史,在这片曾经浸透着他们鲜血的土地上,除了佟麟阁和赵登禹,其他人没有留下一块墓碑,乃至姓名。
他们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陈晓楠:在恢弘的抗战史上,1937年7月28日发生的南苑血战并不引人注目,但是却足够荡人心魄,这场战斗仅仅持续了一天,就匆忙结束,日军以87人的代价,换来了北平乃至整个华北的大片土地,防守华北的29军最终全面退出华北,中国5000多官兵,包括29军的副军长佟麟阁,以及123师的师长赵登禹,两位将军战死沙厂,然而在官方叙事当中这场战事只有寥寥几笔,关键事实语焉不详,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937年7月28日,那一天的快速退败呢?
解说:芦沟桥事变后的几天里,北平持续着连绵的阴雨,燥热的京城凉爽了下来,尽管抗日的口号响彻全国,但是北平老百姓的生活照旧,除了城内的警戒多了一些之外,突发的战事并没有给普通人带来太大的影响,7月8日是农历六月初一,北京传统的庙会在这天开幕,7岁的乔德付,同家人一起去赶庙会。
乔德付:7(月)7(日)呀是芦沟桥事变,7月8日是中顶的庙会,永定门关着城门,关着城门的时候我就进城了。
解说:从永定门入城的乔德付进城后,城门就关闭了,城里面突然多起来的警戒,让他隐隐感到了异样,但是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这也不过是生活中的正常一幕,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一切很快就会过去。
就连防守北平的29军军长宋哲元,都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芦沟桥事变爆发时,宋哲元尚在山东乐陵老家修养,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他应蒋介石的督促,起身回返,但宋哲元的目的地,并不是战事紧急的北平,而是天津。
防守天津的是宋哲元的兄弟张自忠,他的38师驻扎天津,张自忠是西北军中的温和派,天津也是华北与日本合作最为紧密的地区,宋哲元急于回到天津,就是想通过张自忠来打探日本人的虚实。
7月12日,上海《大公报》报道了宋哲元抵达天津的消息,前一天晚上,张自忠与日本代表松井太久郎签定了停战协定,两天之后的7月13日,宋哲元发表书面讲话称,此次芦沟桥发生事变,实属东亚之不幸,局部之冲突,能随时解决尚属不幸中之大幸。
宋哲元的表态,惊动了在南京的蒋介石。
张量:七七事变以后,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蒋介石看到了,我不抵抗不行了,所以那时候蒋介石,有个庐山讲话很有名,那是在七七事变之后。
解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抗日的态度转向坚定,更为重要的是,蒋介石已经通过军方情报,了解到了日本的军事行动,7月11日,就在宋哲元抵达天津的这一天,日本军方和近卫内阁已经达成共识,用武力解决华北事变,经裕仁天皇签字同意,全面向华北增兵,随即,日本陆军中央部应急动员朝鲜第20师团,日本关东军的2个精锐旅团和日本本土出动的3个师团前往华北。
另外,日军27个空军中队及联合舰队也陆续出动,封锁中国沿海,为了掩盖这一战略意图,日本军部授意华北驻屯军,新上任的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放出和平解决的烟雾,同29军周旋,为日军增援部队的到来,争取时间。
萨沙:他在这两周多,增兵的时间,同时进行外交上的谈判以迷惑29军,让29军不要做军事上的部署,为他的那个增兵争取时间。
解说:7月11日,日方与29军达成和平协议,协议要求将发起抵抗的芦沟桥和龙王庙的中国驻军换成保安队,同时,日方以此次事件发端,由国民党蓝衣社,共产党抗日组织引起为由,要求取缔在北平的全部抗日团体。
荣维木:香月清司和29军的代表张自忠、张允荣他们洽谈的,主旨是什么呢?主旨就是说要把国民党中央的势力从这个华北要赶出去,然后以这个为条件,换取平津地区和华北的一种这个和平。
解说:宋哲元与香月清司的谈判传到南京,蒋介石感到不妙,宋哲元显然落入了日本人的圈套,7月13日,在得知宋哲元与日本秘密谈判的消息后,蒋介石紧急电告宋哲元,芦沟桥事变必不能和平解决,无论我方允其任何条件,而对方的目的则以冀察不驻兵区域与区内组织用人皆得其同意,造成第二冀东,若不做到此,则彼必得寸进尺,绝无已时。
中正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毋为瓦全,以保我国家和个人之人格。
7月17日,蒋介石更是发表著名的庐山讲话,重申了对华北的态度和抗战到底的决心,然而,对于蒋介石的警告,宋哲元不以为然。
荣维木:七七事变发生以后,这个宋哲元吧,他有一个和平幻想,他希望他这个华北的地区,他还可以保持这个原来的这种状态,就还是他来作主,以为就是说稍微做一些妥协,那么他就这个,就不会演变成大战,他是抱着这个目的。
解说:宋哲元曾是以抗战将领的身份,登上中国政治舞台,1933年,他麾下的29军在喜峰口大战日军,杀敌5000余人,这成为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29军名声大噪,著名的《大刀进行曲》就是依据29军抗战事迹而作。
这支军队,成为抗侮御敌的威武之师,29军军长宋哲元也因此成为扬名全国的爱国将领,那么,这位爱国军人为何要在大敌当前的存亡时刻力求和平呢?
陈晓楠:宋哲元曾经是冯玉祥的部下,长期追随冯玉祥,他治军严谨,作战勇敢,为西北军五虎之一,而冯玉祥呢对他十分赏识,当1930年中原大战之前,宋哲元已经成为了西北军当中,仅次于冯玉祥的二号人物,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失利下野,40万西北军分崩离析,大部分反水,归入了蒋介石麾下,追随宋哲元,张自忠等人的西北军残部三万多人,则是投靠了张学良,但是张学良并不真正信任这支部队,担心日后养虎为患,张学良在给了50万安置费用之后,就弃之不用,这支残存的西北军部队,失去财政的依靠,艰难生存,直到1935年。
解说:温暖的季风常年吹拂着华北平原,这里气侯适宜,物产丰富,长期以来,华北都是中国人口城市高度密集和工农业发达的地区,也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中心之一,1935年,当宋哲元第一次以主政者的身份入驻北平时,他心潮澎湃,从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到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西北军入主中原的旧梦,在宋哲元身上再次得以延续。
这年9月,宋哲元授命担任平津卫戌司令,11月,他代理北平市长,当时的华北地区,是中国北方最富庶的区域,北平和天津两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天津更是与上海相比肩的中国第二大商业城市,丰饶的物产为29军,提供了巨大的财政支持,这支征战多年的西北军残部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到1937年,短短两年时间里,29军的人数从3万多人扩张到10余万人,军事实力也大为提高,宋哲元一跃成为与阎锡山、韩复榘并列的北方新军阀。
萨沙:因为当时他是割据河北省和察哈尔省,是当地的土皇帝,如果七七发生全面的战争,不管最后是日本人获胜,还是中央军获胜,29军肯定会失去河北省和察哈尔省的地盘,这个军阀的地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的军费来源,全部都是通过这些地盘提供的,如果没有地盘,他这个军队就是没有水的鱼了,迟早就会被蒋介石吃掉,所以出于这个目的,他一切力量都是为了保住军阀这个团体嘛,所以他就想和日本人直接停战,愿意实现日本人提出的任何的要求。
解说:1937年7月18日,宋哲元在天津亲自会见,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与其密谈一个小时,19日清晨,宋哲元从天津回到北平,发表了与香月清司和谈的结果,这就是香月细目。
在此和谈中,日方提出弹压共产党,罢免主战派,全面取缔一切抗日团体和抗日宣传活动等一系列要求,同时还特别强调,要让芦沟桥事变中抵抗日军的29军37师撤离北平,宋哲元全部予以答应。
宋哲元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同香月清司和谈的前三天,日本已经制定了进攻华北的详细作战计划,各部队分工,进攻路线,作战方式乃至空军如何配合,都已经策划完成,此刻,近五万日军正在从满洲、朝鲜和日本本土前往华北的途中。
蒋介石心急如焚,他命令何应钦将每日截获的日军军事情报传送给宋哲元,何应钦一再告诫宋哲元,日军和谈必然是缓兵之计,是积蓄力量准备全力进攻,对于蒋介石的提醒,宋哲元毫不理会,甚至还颇为疑心,认为蒋介石是有意制造事端,想借刀杀人。
荣维木:宋哲元呢他是冯玉祥的一个部下,而且是一个得力的干将,1928年东北易帜以后呢,这个蒋介石为了他也是削藩,就是说他知道,就是他的利益和这个地方实力派他不一致,有这个利益矛盾,就是召开那个编遣会议,他就要扩充中央军的这个势力,要削弱其他地方实力派的势力。
解说:自蒋介石统一中国以来,削藩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各军阀大员的心头,作为军阀中的后起之秀,宋哲元尤其疑虑深重,1933年的长城喜峰口抗战,29军声威大震,但也同时引起了蒋介石的惊惧,这支继承了西北军血统的新军阀作战勇敢,战斗力强悍,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因此长城抗战后,蒋介石迟迟不安排29军的驻地,宋哲元也带短暂担任了察哈尔省主席后,又被借机撤职,蒋介石对宋哲元的忌惮可见一斑,而作为冯玉祥的旧部,宋哲元曾一直站在蒋介石的对立面,中原大战后,他是少数几位没有投靠蒋介石的西北军将领。
萨沙:冯(玉祥)失利以后,被阎锡山软禁在山西,那么宋哲元呢领衔,就是27个西北军的将领,就是提出了一个就通电,通电反蒋,那蒋介石对他是特别的不满意呀,要缉拿惩办,开除党籍等等。
利益分歧,历史恩怨,使得宋哲元对蒋介石有着根植于内心的不信任,他们认为,蒋介石视29军为心腹大患,时时欲除之而后快。
1935年南京政府宣布进行币制改革,这次币制改革意在建立国家新式的金融系统,这也是为抗战所作的重要准备,蒋介石要求华北五省,也全部改用法币,但是遭到宋哲元等西北军将领的抵制,他们认为尊崇这个要求,他们的地盘河北察哈尔的金融系统,将由南京政府左右,这对29军军阀割据的地位极为不利,最终河北、察哈尔两省拒绝了法币改革。
那么,宋哲元抗拒南京蒋介石中央的底气究竟何在呢?
陈晓楠:宋哲元之所以敢抗拒蒋介石,敢抗命于南京中央政府,其背后真正的原因呢是日本人,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的势力逐渐渗入华北,热河与察哈尔两省先后被日本控制,随后,日本准备控制河北、平津,1935年12月,日本策动大汉奸殷汝耕,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河北22个县因此从中央独立,这一区域呢大概600万人口,财政占河北省的22%。
伪自治政府就设置在距离北平20公里的通县,日本人的目的呢非常清楚,就是用冀东伪政权来作为缓冲地带,策动华北自治,宋哲元正是在这种局势当中,找到了生存点。
1933年,日军情报头子土肥原,开始策划实施华北分治的图谋,华北自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代言人,北方的阎锡山、韩复榘,宋哲元和商震进入了日本人的选择范围,土肥原看中了宋哲元,他认为宋哲元的势力范围,包括天津和北平这两个华北经济政治重地,而且临近满洲国,如果其实现自治,可以同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权连成一片,日本人的介入让宋哲元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保护自己,可以同南京蒋介石政府叫板的筹码,他想借日本人的力量来压迫蒋介石,迫使其赋予华北一定的自治权,因此,对于土肥原出的华北自治的主张,宋哲元既不想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没有表示反对。
果然,南京的蒋介石也不愿过早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他试图用华北来作为缓冲地带,延滞中日战争的发生,最终双方经过谈判妥协,成立了一个半自治政权,冀察政委委员会。
荣维木:蒋介石的目的呢,他因为他当时还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嘛,他也需要这个北方的稳定,有那么一个宋哲元冀察政委委员会在这抵挡一下,可以和日本缓冲一下,而宋哲元呢,他又有他个人的想法,他就利用这个冀察政委委员会,他可以发展他自己的势力。
萨沙:29军和蒋介石的中央军,是一个互相利用的一个过程,蒋介石在七七事变之前已经消灭了中国各大军阀,留下的军阀已经很少了,但是在华北地区,还有三大军阀存在,韩复榘,宋哲元还有阎锡山,之所以不把他们消灭呢,是因为他们处于抗日的第一线,如果擅自对他们动手的话,可能导致他们投向日寇,所以蒋介石其实是在利用地方的军阀来对付日本人,而地方的军阀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对付日本人,所以他们才有这样的地位和军事力量,所以他们也是利用蒋介石,保证自己的割据地位。
解说:1937年7月16日,经过近两周时间的精心准备,日军已有1个师团又3个旅团,开赴河北平津一线,兵力从五千多人升至近五万人,日本关东军6个飞行中队,赶赴天津机场,20日,从日本国内调集的7个飞行大队,4个独立飞行中队,共两百多架飞机开到华北,30架重型轰炸机严阵以待,此时,包括火炮和坦克在内的重型武器也已全部运到,初步完成了战前的部署,但是这段时间里,29军却几乎没有做任何战前准备。
萨沙:从七七打响以后是7月7日,一直到正式开展的7月28日,就是差不多有20天的时间,他在军事上没有做任何的战前的军事部署,他相反还把北平一线的,一些简易的防御工事还拆除了。
张量:你看当时有照片反映出,当时北平地区确实有防御的工事,但是他到北京以后就拆掉了,把城门也打开了。
刘苏:他回城以后,要求城门都打开,把城里头的工事都拆了,包括大红门的工事都拆了,为了表示和平的这种愿望嘛。
解说:南京的蒋介石眼看华北火烧眉毛,但却鞭长莫及,为了免于被动,他调集驻扎在华北附近的西北军孙连仲第26路军两个师,庞炳勋第40军1个师,高桂滋第84师,及东北军万福麟第53军一部,近6万人立即奉命,开入河北,察哈尔两省,同时电令周扬军卫立煌、关麟征、刘峙、汤恩伯的几个军,共十万余人迅速向河北,察哈尔开进。
蒋介石的这一好意,遭宋哲元断然拒绝,24日宋哲元给蒋介石发去电文,均座千忍万忍,暂时委曲求全,将北上各部稍微后退,以便和缓目前,俾得完成准备。
方军:当时蒋介石一再要求,就跟宋哲元商量,就说我派大部队来帮你打,宋哲元说不用,我可以在这儿坚持,当时蒋介石是希望派部队来的,但是宋哲元怕大部队来了,中央军来了,把他吃掉。
佟兵:当时咱们设身处地想,在他那个地位他也没办法,你说他,不打,不听中央的也不行,他跟日本人闹僵了他也受不了,但是他又不想当亡国奴,投降日本人我又不干,所以总想如果有什么事,总想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我顶多我吃点亏,先稳定局面就这么着了,他有这种想法。
解说:1937年7月20日晚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突然发表声明,从20日午夜以后,驻屯军将采用自由行动,与此同时,日本公开外交声明宣布,中日外交交涉停止,此时,日军近5万精锐,已经完全做好准备,在北平背面,驻扎顺义及高丽营的关东军独立第11旅团,离北平市中心30公里,驻扎怀柔的关东军混成第1旅团离北平市中心40公里,北平南面,驻扎丰台的华北驻屯旅团一部,离北平是中心只有12公里,北平东边,华北驻屯军主力和上万冀东北军,驻扎在通县,离北平市中心20公里。
而朝鲜军第20师团一部则驻扎天津,北平的西边,则是在察哈尔省的数万伪军,北平城已被团团包围。
陈晓楠:芦沟桥事变之后,日本方面一直通过外交和谈,来迷惑宋哲元,利用宋哲元怕失去华北地盘,而不愿意开战的心理,日本方面步步为营,不断提出和谈条件,让宋哲元感到有和谈的空间,因此主动放弃军事上的部署,直到日本方面增兵完备,就在20日日军发出了终止外交交涉的声明之后,宋哲元居然还抱有幻想,7月24日,蒋介石再次发来急电,提心日军从22日起其机械化部队向华北输送,预料一周之内必有大规模行动,希望时刻防备,此时宋哲元才真正意识到,日军的和谈阴谋,他随即下令冯治安37师暂停从北平撤退,令赵登禹132师27旅立即赶赴北平增援,然而一切已经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