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抗日战争 > 经历回忆 > 耄耋老人王德懿口述抗战时期在上海交大的艰辛求学历程

耄耋老人王德懿口述抗战时期在上海交大的艰辛求学历程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8
0

  王德懿

  王德懿1941年的毕业照

  2016年4月8日,始建于1896年的交通大学迎来了120岁生日。海峡两岸5所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首次共贺120周年校庆。

  这一年,也是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80周年。

  心怀理想 千里求学

  1936年,我于川东女子最高学府——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高中毕业,受著名革命活动家张闻天、肖楚女任教该校时播下的革命火种影响,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我与本班10余名女同学集体出走,外出求学。我们搭乘卢作孚先生的“民生”轮,过夔门、出三峡,沿江东下……

  “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为交通之母”。孙中山先生的“实业救国”思想影响着我,在上海,我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实业管理系,后读铁道管理系,成为当时西部地区唯一的女生。记得钟伟臣院长在我报到时,还十分感慨地说:“一个内地妙龄女子,千里迢迢来交大求学,实属不易,望能学成报国。”

  那时上海交通大学全校女生不到30人,可谓凤毛麟角。我们意气风发,装束一律短发长袍,外套羊绒毛质开衫,半高革履,胸佩三角型、蓝底白字镶银边“交大学生”挂链校章,左肘叠书,右手垂摆,犹如一道别样风景,深受时人青睐。

  在校期间,我不仅在课堂上如饥似渴地钻研深奥的科技理论,还活跃在体育场上,成为了学校女子排球队的正式队员。该队久战沙场,资深望重,常在球场上表现出“托救之合宜,擘杀之凶猛,让人口碑载道,使队誉满春申”的风貌,曾代表上海队出席过全运会。那是一段多么愉快的记忆,让我品尝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自豪。

  王德懿(左一)和同学在上海交通大学校园内的“八角亭”合影

  (王德懿口述 曹庞沛整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耄耋老人王德懿口述抗战时期在上海交大的艰辛求学历程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