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百年战争中法国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百年战争中法国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自公元1337年法王腓力六世宣布没收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吉耶纳公爵领,致使后者宣布对法国王位拥有继承权为始,至1453年英国丧失波尔多为止,史称第一次英法百年战争。

百年战争直接塑造了法国人的创伤记忆,既表现在外部英军战火的摧残,还体现在法国内部国王的糟糕领导。

由于主战场在欧洲大陆,特别是法国领土之上,大部分时间占据军事优势的英国对法国人的屠戮和破坏,主要体现在他们的战斗、围攻“骑行劫掠”、赎金勒索、抢夺、“保护费”、杀人放火等一系列行径中。战争爆发后几十年间,曾经被视为拥有欧洲最强军事实力的法国,在英国国王和将领的巧妙战术之中节节败退,胜少负多。

1339年在面对军队人数两倍于敌人的法国按兵不动,双方僵持了一个月后,以英国撤军并劫掠和破坏了沿途的法国村镇而告终;克雷西一役,尚处冷兵器阶段的法国遭受英国火药痛击,失去了加莱这个重要港口;1415年,因为缺乏秩序和机动性,法国人又输掉了阿金库尔战役,其直接后果是,1420年之后的15年间,巴黎不得不向英国俯首称臣,诺曼底也为英国人所占据。

至此,法国在这场由大大小小的战役所组成持续了百年的战事中坠入了谷底。此后,横空出世的“奥尔良女孩”圣女贞德带领法国人拼死抵抗,逐渐扭转了战局。

不仅是外部敌人过于强大,法国在百年战争开始后长期被动的原因,更多的源于其内部因素。一方面,法国领土广阔,生活富足,但内部各派势力分裂严重,无法一致对外。受益于农业新技术,法国有着广袤的耕地和迅速增加的人口,法国骑士阶层殷实而富有,在“骑士精神”传统中维持了欧洲最大的常备军,装备也最为精良。

不同于英国政制,尽管法国没有单一的税收体系和可供咨询的议会,但是法王没有财政方面的烦扰,可以通过炉灶税、出口税、盐税和其他一些资助中获取充足的资金。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法国内部却诸侯林立,勃艮第和阿马尼亚克派的纷争割裂了法国,他们之间的相互仇恨甚至超过了对英国人的仇恨,更有甚者,勃艮第公爵“好人”腓力与英王亨利五世结盟,助其征服法国。

另一方面,除了“智者”查理五世这样的英明君主之外,大部分法王难堪领导法国军民的大任。在多次战役中人数占优的情况下,腓力六世等法王选择拖延避战,本国村镇遭受英军劫掠;在精神异常的查理六世治下,法国与英国签订了《特鲁瓦协定》这一耻辱性条约,可以同1940年贝当与德国人签订的停战协定相提并论;在圣女贞德的感召下,法国人同仇敌忾回应英军的时候,王太子却优柔寡断,也未出手营救被俘的女英雄。

如果上述因素可被视作百年战争时期法国连连战败的“人祸”,那么腺鼠疫则无疑是一场“天灾”了。1348年自马赛爆发的黑死病,旋即席卷全国,造成了大量法国人死亡。这场灾难不独对法国造成了灾难,还跨过英吉利海峡,夺走了英国1/3的人口,致使土地抛荒,税收急剧下降,从人口和资金双重打击下,法国乃至英国都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除了骑士阶层外,这场战争波及到了各个阶层,因为不断加大税收用于战事,农民阶层不断被压榨;而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军多次“骑行劫掠”,农民的人身和财产都一再被侵犯,遂在1358年5月,爆发了扎克雷起义。尚战的骑士、投机的商人和手无寸铁的农民,都参与到了百年战争之中,他们惨痛的亲身经历和遭受屠戮的记忆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极大震撼了法国人的心智。

而对英国人来说,百年战争带给他们的回忆则是先甜后苦。在骁勇善战的国王的领导下,英国人主导了战争的进程,多次以少胜多,痛击法军;相对法国诸侯林立,内部纷争频仍,英国一边的大多数贵族则效忠英王,一心一意辅佐幼主。然而,受制于海外作战的长途奔袭,尤其因为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加之法国人的奋力抵抗,最终英国人败退欧陆,后来连加莱这个重要港口也被法国收回了。

从英国人编写的史书和莎士比亚历史戏剧中,留下了不少英勇无畏的国王形象,他们在百年战争前半段为英国人塑造了甜蜜的记忆。为重获法国王位继承权,爱德华三世挑起了战端,靠着天才的指挥和合理的战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借此逼迫法国与英国签订有利于后者的合约。

因一身黑甲胄而得名“黑太子”的威尔士亲王,则接过了他父亲的大旗,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取得了赫赫战功,迫使法国签订《布雷蒂尼和约》,将吉耶纳等其他许多地区的完整主权让给英国,而英王则放弃对法国王位的主张;在强势的法王查理五世一再收复失地的时候,英国人则因黑太子的英年早逝和爱德华三世的垂垂老矣而处于守势,随着查理五世也因病溘然长逝于而立之年,英法两国都叫“查理”的继任君主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在亲法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被博林布鲁克的亨利取而代之后,史称亨利四世的兰开斯特王朝首位君主本可以利用法国内部纷扰开创一段传奇,但是死亡夺走了他的机会,而他的继任者亨利五世则被视为英国的传奇国王,在他的英勇征服过程中,凭借阿金库尔战役的胜利为其子赢下了法国的王位。

天妒英才,亨利五世以35岁的年龄平静离世,接手英国和法国的则是尚处在襁褓之中的英国的亨利六世(同时也是法国的亨利二世),这本可能是一场灾难,幸而在他的叔父摄政贝德福德公爵蒙默斯的约翰及其大将军索尔兹伯里伯爵二人的忠心辅佐下,令英国人取得了百年战争中最辉煌的七年(1422-1429年)。

靠着英明的君主和忠诚的大臣以及好战的贵族,英国人在百年战争的大部分时间内都处于强势一方,与法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遭到曾与英国结盟的勃艮第人背弃,加之亨利六世乃无雄才大略的软弱少年,最终英国在欧陆的领土除加莱港外都被法国重新夺取,这样的战果震动了英国全境,1953年10月19日吉尔纳首府波尔多投降,百年战争悄然结束。

英国在百年战争中由盛转衰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并且这个结局对英国来说不啻一场灾难。从战争的动机来看,尽管爱德华三世对法国王位继承权的主张是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但是自愿加入的贵族和贵族乃至士兵,甚至国王本人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则可能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英国学者主张旧式战争中的劫掠是稀松平常之事,但是正如苏厄德所言,实际上像英格兰人这么野蛮,甚至洗劫教堂,则已经远远超出中世纪的战争劫掠的程度了,这样的狂热和失控行为弥漫在整个英国军队,下到普通士兵,上到贵族、国王,无不如此。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英王自始至终都缺少资金。天灾人祸不断,令国家税收一再萎缩。

不同于法国,英王受到御前会议和议会的牵制,无法及时筹措资金,因而战争的推进十分艰难,国王所欠外债甚巨。此外,战争中带有浓厚的宗教狂热色彩。

英国人把战事初期的顺利推进归功于上帝的庇佑,而教会在战争中曾多次试图让战争双方偃旗息鼓。但是在1378年发生了延续半个世纪之久的西方教会大分裂,国际调停机制失灵了。在战争的狂热氛围下,不顾自己的财政拮据现状,英国人一再发动战争,最终难以为继,最终输掉了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和法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法国人来说,战争对其领土和居民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直接的创伤,这种屠戮的记忆长期伴随着法国人的生活,长期仇视英格兰人,在其民族主义情绪的崛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英国人来说战争的最重要的产物是获得了巨额财富,而其副作用则是议会权力的上升,英王处处受到御前会议和议会的阻挠,为得到资金支持维持战争而不断做出妥协。

另外,百年战争最终失败的结局和政府破产令英格兰人出离愤怒,直指英王亨利六世所在的兰开斯特家族,直接引发约克家族的崛起,进而导致后来玫瑰战争的爆发,英国的历史亦随之进入了新的篇章。总之,经此一战,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都被重新塑造了,带着旧时代的记忆开始迈向新时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百年战争中法国是如何反败为胜的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