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大地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许多历史遗迹,它们属于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古国:高句丽。其中高丽城山城最近入围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保)名单。
人类历史上有无数如流星般闪耀即灭的文明国度,至今早已被人们所遗忘,但高句丽显然不属于这一类国家。围绕着它的历史,中、朝、韩三国的争论可能会持续下去。
这个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击败过倭国(古日本)、隋帝国、唐帝国,在东亚扮演重要角色,至今仍被世人争论不休的高句丽国,在历史上究竟上演过怎样精彩的故事?
对外扩张几次险招亡国之祸
高句丽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以马为图腾,骁勇善战、桀骜不驯,其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据说其国名高句丽即为高大黑马的意思。
善战的高句丽人一经崛起就对外扩张。据《三国史记》记载,其先后吞并太白山东南人国和北沃沮等国,并击败鲜卑使其臣服。领土一度深入中国传统版图。
高句丽的对外扩张几次险些招致亡国之祸。342年,前燕开国君王慕容皝(huang四声)侵入高句丽,掳走了高句丽百姓五万多人,最后一把火烧了高句丽王宫(博客,微博),并将新丸都城夷为平地。343年(东晋咸康八年),高句丽重修由于前燕慕容皝东征而被摧毁的新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新丸都城。四个月后,旧丸都山城再次毁于战火。371年,百济近肖古王袭击高句丽最大城市平壤,并在战场上杀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
这一系列的灾难似乎都预示着这不会是一个平静和平的民族,伴随着高句丽的将是铁与血的历史。
依靠顽强和运气击败大隋
公元589年,韩擒虎攻入建康城,陈后主投降。转过年来的590年,岭南冼夫人归顺中央,隋文帝杨坚结束自永嘉之乱开始的280年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一统的隋帝国随后不久就与正值鼎盛的高句丽发生了碰撞。
大隋立国之后,由于高句丽统治者,特别是国王高元桀骜不驯,不肯对隋朝称臣,加之其有能力对隋朝北线构成威胁,于是隋文帝和隋炀帝先后四次对其进行了倾国征伐。说来奇怪,尽管两国国力相差悬殊,但战争的结果却令所有国家瞠目结舌:大隋一败涂地!并彻底改变了东北亚的政治秩序。
那么相对弱小得多的高句丽是怎么做到的呢?
隋征辽东最精彩的部分还要属隋炀帝杨广。但是对于杨广这位雄才大略、不可一世的盛世君主来说,辽东注定是他的伤心地。第一次出兵三十万被高句丽人的坚守反击打得灰头土脸、伤亡惨重,始终没有大的进展。此时天公也不作美,大雨泥泞成了隋军最大的阻力,杨广只得回师。随后不甘失败的杨广发动了二征辽东,他亲率百万大军,带上文武百官,还有外国使节、附属国国王等,浩浩荡荡杀奔辽东,大有杀鸡用牛刀之势。把整个行军作战变成了一场对东北亚各国宣示武力、宣扬大隋国力的盛大演出。
在高句丽人的顽强防守下,隋军进展十分艰难。而正在此时,国内传来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消息。隋炀帝为解洛阳之围,匆忙回师,高句丽军趁势掩杀追击,大败隋军。隋军的尸体堆满了败退的道路,丢弃的军械堆积如山。
等隋炀帝扑灭了国内的叛乱,第三次杀回辽东时,情况已经发生巨变。隋炀帝的失利戳破了他的权威,巨大的伤亡和物资消耗,加重百姓的负担,这一切导致大隋土地上烽烟四起,造反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高元坚守后诈降,尽管前锋和水师已抵达平壤城下,面对国内局势,杨广也只好接受、撤兵。征辽东无果而终。
隋帝国在征辽东和一系列国内大工程中耗尽了国力,终于覆亡于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战争之中。高句丽靠着顽强和运气,击败了超级大国,巩固了自己在辽东的优势地位。但也损耗了大量的国力。
李世民终其一生未能征服高句丽
由于在对隋战争中实力受损,高句丽在唐朝建立后放低了姿态,在东突厥和唐帝国间左右逢源。等到东突厥亡于内乱,大唐代之成为北亚霸主之后,高句丽更是对大唐频频示好,两国一度相安无事。唐高祖册封荣留王为高句丽王,高句丽则毁了由战死隋军尸体筑成的纪念物“京观”,让唐收敛安葬隋军骸骨等。但背后,双方都明白最终不免一战。高句丽花费了巨大人工物力,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长城,自夫余城(注:今吉林四平市以西)至海,长千余里,耗时十六年修成。
此时在朝鲜半岛和辽东有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国家,其中北部的高句丽最强。三国间互相征伐,争斗不休。这让唐太宗李世民看到了有隙可乘,决定对高句丽用兵。唐太宗的设想,是联合新罗,灭掉高句丽,“不遗后世之患”,力图要将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打压甚至消灭于羽翼未丰之前,防患于未然。
但是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终其一生也未能完成这一目标。
公元645年2月,李世民“亲统六军发洛阳”,揭开了唐征辽东的序幕。最初,唐军采取与以前隋军相同的战略,发兵二十余万,水陆并进,试图一举摧毁高句丽的抵抗。战争一开始进展顺利,攻克了辽东城。但随着唐军的深入,高句丽军民的抵抗愈加顽强,唐军的胜利最终止步于安市。尽管李世民亲自督战,但付出巨大伤亡后,安市仍是坚城岿然不动。万般无奈之下,唐朝君臣又想出一计,一面攻城,一面动用了五十万人次的庞大劳力,辛辛苦苦垒起一座比安市城墙还高出数丈的巨大土山,准备以此作为攻城的平台。然而就在辛辛苦苦修建的土山快要建成之时,山体突然倾倒,“压城,城崩”。原本这正是唐军大举进攻的良机,但由于土山前沿的指挥官傅伏爱此时不在现场,指挥不力,加上安市守军骁勇,不仅牢牢守住缺口(“堑而守之"),竟连土山也夺了去。于是这座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方成的土山反倒成了高句丽人的前沿工事,安市城防更加稳如泰山。唐军前功尽弃,本就低落的士气更是一蹶不振。
第一次征辽失利后,唐帝国又组织了多次对高句丽的征伐。直到唐高宗李治时,在高句丽内乱的情况下,唐军攻克平壤,最终灭亡了高句丽。高句丽这个屹立七百余年,始终作为中原王朝肘腋之患的顽强国家终于成为了历史。但是唐在朝鲜半岛的统治是失败的,继高句丽之后是新罗王朝的崛起,最终把唐军赶回了中原。
高句丽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东北、朝鲜大部及韩国北部。
作为一个曾活跃于东北亚的强大国家,至今依然有其历史文化影响力。位于辽宁省盖州市东北7.5公里的青石关堡高丽城村高丽城山的高句丽建安城,以石崖为壁,西望渤海,万顷碧波尽收眼底,依然向世人述说着千年古国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