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欢迎您访问爱历史网(ilishi.com.cn)
首页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汪精卫为何和溥仪见面后痛哭不止

汪精卫为何和溥仪见面后痛哭不止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0
0

提到汉奸,我们都不免露出几分鄙夷之情,抗战时期,有良知的中国人,瞧不起汉奸,而汉奸,也互相瞧不起。汉奸之间的倾轧,无处不在。汉奸可悲之处就在于此,虽然一举一动都如提线木偶般被操纵,却仍然企图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演技,努力挤出满脸油彩之下的表情。

汉奸_汉奸汪精卫_汉奸集团_中国历史网

汪精卫为何和溥仪见面后痛哭

1943年,在“满洲国”的伪都长春,他大哭了一场。这一年,他作为伪国民政府的首脑,到长春去庆祝“满洲国”成立十周年,并与“康德皇帝”溥仪进行会面。当然,这是日本人导演的一出丑剧,两个著名的傀儡,凑一起了。

虽然是傀儡,却也有一肚子小心思。这两人为了会见的礼仪,再三交涉,争论不休。

溥仪自居为“皇帝”,坚持以旧制礼仪相见,汪精卫想:那不成朝拜了吗?不行,坚持一定要以两国元首礼仪相见。最后在日本人的斡旋下,双方商定采用西礼,同意汪精卫入宫和溥仪互相握手,互相致意。

汪精卫被迫向溥仪鞠躬

但汪精卫被摆了一道。当他走进伪满洲国皇宫,商定好的场景变了:溥仪立上方,让汪精卫等人站在下方,站好后,边上侍卫官高呼“一鞠躬”。

事已至此,汪精卫猝不及防,勉强行礼,三鞠躬毕而溥仪不答,汪精卫等礼毕,溥仪始与握手。可以想象,汪精卫当时恨不能练成铁砂掌,把溥仪那只瘦手捏个粉碎。

回到寓所,汪精卫痛哭不已——历史就是这般吊诡,当年,汪精卫还是英俊少年时,曾试图暗杀溥仪的父亲载沣。事败之后,他在狱中写下绝命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全国称颂。

如今少年已变中年,英气不复,情怀何在?他的曾经高傲的头颅,如今却不得不如此卑微地低下。人生如此,不哭哪行?但眼泪,又如何能洗刷掉他的失落与哀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汪精卫为何和溥仪见面后痛哭不止

微信扫码分享

阅读并接受《用户协议》
注:各登录账户无关联!请仅用一种方式登录。


用户注册协议

一、 本网站运用开源的网站程序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络等手段为会员或游客提供程序代码或者文章信息等服务。本网站有权在必要时修改服务条款,服务条款一旦发生变动,将会在重要页面上提示修改内容或通过其他形式告知会员。如果会员不同意所改动的内容,可以主动取消获得的网络服务。如果会员继续享用网络服务,则视为接受服务条款的变动。网站保留随时修改或中断服务而不需知照会员的权利。本站行使修改或中断服务的权利,不需对会员或第三方负责。

关闭